近6年來,四川汽車產量增長了10余倍,成為百萬輛級汽車制造大省。下一步,四川將怎么走?
立足現狀,看差距、找問題、出對策。近日,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印發了《四川省“十三五”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省汽車年產能達到400萬輛,推動全省汽車產業產值突破5000億元等一系列具體目標。
把脈
量大質還不夠優
不久前,吉利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簽約落戶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并有望于今年內動工。10年前,吉利有了在四川投資的第一個項目:吉利汽車成都制造基地。10年間,特別是近幾年,10大項目加速落地,總投資近1000億元。
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工廠則創造了“神龍速度”。自去年9月7日工廠投產以來,不到一年時間,該工廠就有東風標致4008、東風標致5008、東風雪鐵龍天逸C5AIRCROSS三款新車型下線,市場表現不俗。
近年來,四川汽車產業發展迅猛。2016年,全省實現整車制造131.1萬輛,產值2765億元。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汽車產業處相關負責人拋出一組數據佐證:看總量,近6年來,四川汽車產量增長了10余倍,成為百萬輛級汽車制造大省。看占比,去年,四川全省規模以上汽車制造工業企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5%,整車產量占全國產量比例達4.7%,國內排名提升至第9位。看企業,目前全省已有國家《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內企業48戶,具備各類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生產能力;規上汽車零部件企業433戶,產值超千億元。
“看到發展的同時,也要看到不足。”該負責人表示,研發能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本地配套率不高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不足等問題最為突出。
目前,全省汽車領域僅有6家企業研發中心,無國家認定的汽車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及國家級整車研發中心。與上海、重慶等地相比,不論是研發機構實力還是科研人才數量都存在較大差距,技術研發創新能力不足。
產業結構上,四川商用車與乘用車產能比約為1:1,商用車占比較大。在乘用車中,中低端產品占比約80%。新能源汽車產量僅占汽車總產量的1%,產量較少,缺乏純電動轎車產品。目前,全省整車制造產業本地零部件配套率不足40%,整車產值與零部件產值比1:0.9,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有不小差距。
開方
轉型升級瞄準三個方向
看準問題,如何對癥下藥?一個目標已經明確,按照全省規劃,就是要“努力把四川打造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全國重要的汽車研發與制造基地”。
“換句話說,就是提速更要提質。”制定該意見的過程中,省經濟與信息化委牽頭,到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地廣泛走訪、調研,凝聚起產業共識。參與該意見起草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和網聯方向是我省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三個重要方向。意見提出,以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及關鍵核心零部件等領域為突破口,整合優勢資源,統籌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推進產業成鏈集聚發展。
在此大目標、大方向下,“五大重點任務”逐一敲定。
打造創新平臺,將依托重點汽車企業、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創新研發平臺,引入高端研發團隊,吸引汽車產業高端人才向四川集聚,提升全省創新研發能力。
優化產業結構,將努力打造“世界汽車品牌生產集聚地”,以中高端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為突破點,瞄準國際、國內知名整車集團,有針對性地跟蹤其布局,推動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補強產業短板。
完善零部件配套體系建設,將繼續圍繞重點整車企業,集中力量引進其配套體系,推動其配套體系開放式、本地化發展,進一步提高配套水平。
加快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建設以成都為核心,帶動成都平原經濟區、輻射全省重點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發展布局。圍繞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建設全國重要的
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零部件及關鍵材料產業基地。加大汽車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推廣,進一步推動四川天然氣汽車的發展。
加快智能網聯汽車推廣示范,將以建設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標準及測試驗證試點示范基地為契機,重點攻關智能網聯汽車核心技術,大力推動全省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推廣示范。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