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城市設置柴油車限行標識
歐洲各國近日相繼頒布的燃油車禁行、禁售法令表明,柴油車在歐地位已不復從前,無論是從環保角度還是未來可持續發展上,發展新能源汽車都成為歐洲車企戰略轉型的參考標準。
2017年7月27日,新華社援引海外消息稱,繼法國計劃從2040年起禁止任何搭載燃油發動機的汽車在法國境內銷售后,歐洲另一個代表國家英國也宣布附議該項法令。《泰晤士報》報道,英國政府7月26日宣布于2040年在英禁售燃油車,包括油電混合動力車,此舉系英國解決空氣污染問題的一系列舉措之一。
除法、英已是板上釘釘,由政府層面牽頭明確制定了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的國家外,德國聯邦參議院各政黨也正針對禁售燃油車決議展開激烈的取證辯論,此外,荷蘭和挪威等歐洲主要發達國家也紛紛明確了禁售燃油車的意向……
一時間歐洲各國大小報紙版面的頭條被與汽車相關的消息占據,諸如法、英等提出明確禁售燃油車的新聞,從環境保護角度而言對整個人類無疑是一件益事。
然而,不容忽視地是近日傳的沸沸揚揚的德國五大車企涉嫌聯合尾氣造價內幕,無論是從新聞爆炸性、影響的破壞力上都成為更加吸引關注的焦點,正如戴姆勒CEO蔡澈在集團周三的財務匯報會上所言,“德國汽車企業近日頭條不斷,但這并非是件好事。”
歐洲車市的主力軍——柴油車
禁售燃油車,到底都有哪些車被劃入禁售范圍?這項法規又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當地人的生活以及車企的車型研發、生產導向?
其實燃油車在歐洲有著明確的指向,主要就是指柴油車型。查閱資料發現,歐洲大陸(以西歐國家為主)一直以來都是銷售柴油車的樂土,并且在所售的所有燃油車類型占比最重。
有數據表明,歐洲60%的汽車為柴油車,90%以上的出租車采用柴油發動機,SUV搭載柴油機的比例更是高達80%。而歐洲車企在柴油發動機上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以大眾汽車為例,其銷售的1000萬輛柴油轎車絕大多數集中在歐洲,單德國的柴油轎車保有量就高達1300萬輛。
這個在國人看來頗為不可思議,畢竟我國短短三十多年的汽車發展史中汽油車始終“唱主角”,印象里高污染同時又不經濟實用的柴油發動機似乎只在農用機上使用,主流車企和車型并不與其沾邊。那為何在汽車文化底蘊深厚,同時排放法規頗為嚴格的歐洲卻對柴油發動機推崇備至?
這其實是有歷史根源和理論依據的,汽車預言家對比了目前德國在售的寶馬5系4缸2.0T渦輪增壓的528i(以下簡稱汽油版)和4缸2.0T渦輪增壓的525d(以下簡稱柴油版)的一組發動機參數,發現了柴油車受青睞的奧秘。
寶馬525d xDrive三廂柴油版
在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寶馬5系柴油版比汽油版少排放15g/kg;二氧化碳排放等級上,柴油版為A等級優于汽油版的B等級;在百公里最大油耗上,柴油版為5.1L/100km,汽油版則是6.4L/100km。通過一系列對比得出,寶馬5系柴油版在幾項關鍵排放數據上明顯優于汽油版車型。
寶馬528i x Drive三廂汽油版
而此前歐洲國家并不主張發展電動等清潔能源發動機還有一個理由,他們認為電力本身雖是清潔能源,但是生產電力依靠的火力發電或核發電技術同樣是高污染行為。
“排放門”丑聞曝光 歐洲人青睞柴油車的既有觀念被顛覆
在歐洲人的觀念中,柴油車是相較于汽油車更清潔的印象在一場顛覆行業的內幕揭發后被推翻,2015年大眾柴油車被爆出涉嫌尾氣排放數據造假。時至今日,兩年多時間過去后這個丑聞依然在持續發酵,并隨著調查的深入發現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涉嫌造假的企業可能遠不止大眾一家。近日有關德國五大車企可能存在聯合壟斷行為的新聞就成為熱門焦點。
痛定思痛,歐洲車市在遭遇這場“變故”,打破柴油車是一種動力性能優越同時又相對清潔的能源的幻想后,堅定了歐洲各國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立場,并相繼推出了一系列堪稱“史上最嚴”的禁售、禁行令。
限制燃油車銷售的“風暴”從荷蘭刮起,2015年12月初,包括荷蘭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加入了“國際零排放車輛聯盟”,承諾將在2050年以前讓所售新車全部為新能源車型;挪威,這個世界上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國家也與2016年早些時候通過了從2025年起禁售燃油車的決議;2016年10月,德國上議院通過法案,宣布將在2030年禁止銷售燃油車。
就當大家認為這只是歐洲個別國家的“單獨行動”時,隨著2016年4月,旨在阻止全球變暖的《巴黎協定》在法達成生效后,簽字加入協議的歐洲國家停售燃油車腳步愈發加速,并逐漸席卷全歐。
2017年7月,法國政府宣布從2040年開始禁售新的汽柴油動力車型,并計劃2050年路上不再出現此類車輛;本周三,英國環境大臣公開表示,英國禁售燃油動力車的時間表與法國一致,設定為最晚2040年生效。
除了禁售措施外,燃油車在部分歐洲城市的限行政策已經就位。今年2月,德國巴登-符騰堡州政府宣布將于2018年開始在斯圖加特市禁行低于Ⅵ排放標準的柴油車,促使該調整令出臺的原因是斯圖加特已經成為德國空氣質量最差的城市:一年中有65天空氣懸浮微粒炒股50微克/立方米,而歐盟規定一年不能超過35天。
與此同時,設置處罰措施來抑制柴油車使用也得到推廣,倫敦市長今年年初表示,自2017年10月起低于歐4標準的柴油車進入市中心或將面臨額外的10英鎊“毒性費用”支出。
高壓政策下 歐洲車企如何應對?
歐洲市場一向被視為汽車技術潮流的風向標,法、德、英等汽車大國發聲后,汽車企業也抓緊時間表態。
戴姆勒集團CEO蔡澈
據路透社報道,戴姆勒CEO蔡澈在周三召開的財務匯報會上透露,集團可能在戰略檢查中將部分業務拆分成獨立的法律實體,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戴姆勒此舉或是為集團研發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所需的數十億歐元投資投石鋪路。畢竟“船小好調頭”,一旦將集團乘用車業務剝離成獨立主體研發新能源汽車,無論是資源調度、運行效率上都更加便捷高效。
寶馬計劃研發下一代mini三門純電動版
另一家德國車企寶馬集團7月25日宣布,作為公司汽車產品電氣化計劃的一部分,未來除了已有的燃油車型外,所有品牌和型號系列都可在新車型架構平臺上實現電氣化,同時提供純電動或插電式混合動力傳動系統,并重申了“到2025年之前
電動車將占全部銷量15%至25%”的預期目標。
沃爾沃研發計劃中的純電動車型
相比之下,擁抱新能源最徹底的歐洲車企當屬沃爾沃。今年7月5日沃爾沃汽車發布聲明,2019年起沃爾沃推出的所有新款車型都將是純電動或混合動力車,屆時,2019年之前推出的純內燃機引擎車型還將繼續生產,但所有車型都將推出純電力或插電式混合動力驅動版本。
德國汽車三巨頭之一的大眾集團發展新能源的路徑不同于本國其他車企,有跡象表明,大眾將采取“迂回政策”,以中國市場積累的發展新能源經驗來反哺歐洲本土。2015年柴油車尾氣造假事件發生后,唯一未受波及的市場就是中國,2016年,就在大眾忙于四處滅火賠償損失時,又是中國市場穩健的銷量業績幫助其渡過難關。
中國作為汽車產銷大國,面臨的環境污染問題同樣緊迫尖銳,在此背景下“雙積分”政策運用而生,德國為保住其在最大單一市場的競爭優勢,第一時間宣布推動在華戰略轉型,目標成為領先的綜合移動出行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以中國市場為主體,未來五年投入約100億歐元研發新能源傳動技術,并在北京設立“未來中心”研發機構,最終分階段實現到2025年在華累積銷售1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目標。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