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繼《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出臺之后,發改委、工信部日前再出指導意見。
6月12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下稱《意見》),旨在推動汽車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汽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就在同一天,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工信部明確表態將制定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戰略規劃,起草并出臺產業發展整體指導意見。
南都記者了解到,這兩個“意見”提到了四個關鍵詞:新能源車、汽車產能、僵尸車企和智能網聯,其將對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產生什么影響呢?
關鍵詞1
新能源車設置新能源車企資質門檻
在國家最重視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意見》給予指導思路:支持社會資本和具有較強技術能力的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產領域。引導現有傳統燃油汽車企業加快轉型發展新能源汽車,增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內生動力。《意見》還對申請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包括現有商用車企業生產純電動乘用車)投資項目以及申請新建純電動商用車企業(包括現有乘用車企業生產純電動商用車)投資項目,分別提出了要求,現有純電動汽車企業申請建設擴大生產能力的投資項目,上年度產能利用率應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
政策解讀
在今年4月,工信部牽頭編制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就明確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將達到200萬輛,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總銷量的比例達到20%以上”的目標。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普及,政府一直不遺余力。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說,新能源汽車是這份《意見》的重頭戲,明確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的申請條件,是對部分企業盲目申請“綠卡”導致市場亂象進行規范。
目前,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已經發出15張,業界詬病這15家生產企業良莠不分,實力參差不齊,坊間多次傳出暫停新能源資質審批的消息。對此,崔東樹坦言曾聽業內人士提過,但并沒有權威的消息來源。他認為新能源牌照應該放寬,讓更多社會優勢資源進來,形成充分的競爭發展的良好環境,也就是寬進嚴管。目前,申請新能源牌照的企業非常多,《意見》設置新能源資質門檻,其實是為了減輕政府的審批壓力,同時也為了降低風險,防止市場泡沫的產生。
關鍵詞2
汽車產能嚴控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
對于汽車行業產能過剩的說法,《意見》給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里面提到要嚴格控制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原則上不再核準以下新建傳統燃油汽車企業投資項目:一是新建獨立法人傳統燃油汽車整車企業投資項目;二是現有汽車整車企業跨乘用車、商用車類別投資項目;三是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存在的現有汽車整車企業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遷址新建投資項目。
現有汽車整車企業申請建設擴大傳統燃油汽車生產能力投資項目,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上兩個年度產能利用率均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上年度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上年度研發費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高于3%;產品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
同時,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應建設在上兩個年度汽車產能利用率均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的省份。
政策解讀
早在去年10月,國務院就提出“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一方面為緩解目前傳統燃油汽車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則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根據此次《意見》的內容,三類新建傳統燃油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原則上將不被獲批,這是到目前為止,車行業在去產能方面出臺的最嚴厲措施,最受影響的莫過于合資企業。
嚴格控制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受影響的是銷量好、急需擴大產能的車企,首當其沖的是目前收復失地、蒸蒸日上的日系品牌,尤其是豐田、本田。
數據顯示,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等四大日系品牌5月在華銷量均出現小幅增長,豐田和本田的同比增幅更是分別達到了9.6%和16.2%。“銷量的攀升也讓豐田、本田的產能愈發緊張。”崔東樹說。
崔東樹分析,同時受到影響的還有BBA中的奔馳和寶馬。“由于這兩個德系豪華品牌在華都只有一家合資公司,合作伙伴太少,而另一方面,消費升級令豪華車市場走強,尤其是奔馳和寶馬,近年來形勢大好,銷量不斷走高,而‘嚴控令’無疑給兩個豪華品牌擴大產能設置了門檻。”至于奧迪,由于與上汽聯姻成功,已有所布局,因此無需發愁。
另外,美系福特旗下即將國產的林肯品牌,無疑也將受到這項政策的影響。
關鍵詞3
僵尸車企
加快淘汰落后產品和僵尸企業
《意見》鼓勵汽車企業做優做強,推動僵尸汽車企業退出市場,要求健全行業退出機制,加快淘汰落后產品和僵尸企業。對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企業進行為期兩年的特別公示管理。被特別公示的企業應接受保持汽車生產企業準入審查要求的核查,符合要求的,取消特別公示;特別公示期滿未達到要求,存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隱患的,暫停其生產、銷售活動。
政策解讀
據統計,目前我國各類車企共有1000多家,數量位居全球第一,但多年來汽車行業只有準入規范,而沒有退出機制,導致有很大一部分車企成為徒有其名的“僵尸企業”。
早在2012年7月,工信部下發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將“連續2年年銷量為零或極少,其中規定乘用車少于1000輛、大中型客車少于50輛、輕型客車少于100輛、中重型載貨車少于50輛、輕微型載貨車少于500輛”的企業列為“僵尸車企”。根據工信部公布的兩批車企公告名單,共有140家“僵尸車企”。但在2015年11月和2016年2月的兩次行動中,只有27家“僵尸企業”被清理,此次《意見》對落后企業和僵尸企業的提及,是又一次重申清理的決心。
《意見》提出要加快淘汰落后產品和僵尸企業,但能否執行值得懷疑。崔東樹說,此前未能被清理掉的“僵尸企業”,都有地方政府撐腰,因此得以存活,這其中還包括不少大集團旗下的二線企業,具體不好點名,但數量“太多了”。
關鍵詞4
智能網聯制定智能網聯汽車
發展戰略規劃
6月12日,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發布《關于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的同一天,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出 席 大 會 并 講話,指出智能網聯汽車是我國搶占汽車產業未來戰略的制高點,是國家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重要突破口。
在工信部指導下 ,汽車、通訊等多個行業98家單位聯合成立了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工信部表示,將建立部際協調機制,制定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戰略規劃,起草并出臺產業發展整體指導意見。
政策解讀
作為汽車行業未來的另一個風口,智能汽車在近日中德總理的牽線下成為了熱門詞匯,中德多家公司在智能交通、智能車聯網等業務展開的合作也備受矚目。美國IHS汽車信息咨詢公司曾發表報告指出,到2035年,中國將擁有超過570萬輛無人駕駛汽車,成為最大的無人駕駛汽車市場。
目前,幾乎所有車企都已掌握了遠程遙控泊車、自動巡航、自動跟車、車道保持、換道行駛、自主超車等技術,也制定了智能網聯汽車的戰略規劃,2020年將迎來集中智能汽車、無人駕駛汽車的上市期。在這種情況下,出臺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制定適用于智能網聯汽車的道路交通規范顯得相當迫切。
不過,相較于歐美日發達國家,雖然包括吉利、長安、上汽、北汽、一汽等在內的自主品牌車企都在研發無人駕駛技術,但沒有很深的積累,優勢并不明顯。跨界涉足智能互聯汽車領域的互聯網企業,也沒有表現出突出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引導相當重要。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