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鐘可補能60%”“具備8年80萬公里的
電池壽命”“與車輛同壽命,甚至超過車輛”……7月4日,寧德時代(300750)商用
電池品牌暨新品發布會上,一系列令人贊嘆的數據依次揭曉。
穩坐動力電池市場全球第一多年的寧德時代,在新能源產業賽道上持續領跑,不斷進入創新的“無人區”,唱響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強音。證券時報記者近日走進寧德,探尋寧德時代成為新能源電池產業引領者的密碼。
向“新”而行——“極限制造”創造標桿
“物流行業場景復雜且多元,為滿足每一位商用車用戶需求,寧德時代天行L系列產品全系支持超充和增程應用,可覆蓋物流行業全場景。”在發布會現場,寧德時代國內商用車事業部CTO高煥表示:“我們的電池質保覆蓋車輛全生命周期,不怕壞,不怕衰減,不怕貶值。”
為何又是寧德時代?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結構復雜、質量要求極高,制作繁雜,有著極精密、極高一致性等八大難點。這也意味著,優質的動力電池產品離不開先進的技術和高效的生產線。
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寧德時代的大樓仿佛一塊放大版的鋰電池,格外引人矚目。這里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偌大的生產基地,鮮見作業人員,自動化已成為一種常態。
在寧德時代的電池生產車間,從合漿、涂布,到模切、卷繞,再到入殼、焊接、注液、化成……長達1500米的電池生產工序,每一個環節都有條不紊,保質保量。
“寧德時代工廠平均每秒可生產1個電芯,缺陷率僅為十億分之一。”寧德時代相關工作人員頗為自豪地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
早在多年前,寧德時代就提出了“極限制造”的理念,這里的“極”不僅代表了快速、高效,也意味著極致和嚴苛。
為實現產品的高品質和高可靠性,寧德時代依托智能化手段,讓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有機結合,使得產品線更透明,品質可追溯。
基于強大的研發實力,“極限制造”在寧德時代從理念變成現實。
2021年,該工廠作為全球21個新入選的“燈塔工廠”之一,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曾這樣評價:“為了應對日益復雜的制造工藝和滿足高質量產品的需求,寧德時代利用人工智能、先進分析和邊緣/云計算等技術,在3年內實現了在生產每組電池耗時1.7秒的速度下僅有十億分之一的缺陷率,同時將勞動生產率提高了75%,將每年的能源消耗降低了10%。”
目前,寧德時代已擁有全球鋰電行業僅有的3座“燈塔工廠”、4家“零碳工廠”。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寧德時代牽頭并聯合深藍汽車等企業和大學科研機構的科研項目《面向大規模產業化的動力電池研發與制造關鍵技術》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已成為我國實施‘雙碳’戰略和推動交通能源變革的重要引擎。長期以來,寧德時代在電池安全性、電池性能以及‘極限制造’等方面持續創新。”項目牽頭人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稱。
向“新”突破——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
補能慢、綜合成本高、運輸里程短,是新能源商用車行業發展的主要痛點。
“通過在負極材料上采用新型低鋰耗石墨、應用仿生自修復SEI鈍化膜技術,‘寧德時代天行’在實現4C超充的基礎上循環壽命提升100%,大幅提高了電池全生命周期內的可靠性,讓商用車用戶沒有后顧之憂。”吳凱說。
瞄準供需無法高效匹配的痛點,寧德時代通過研發新材料、開辟新賽道,不斷將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通過一次次技術突破實現全球領先。
2021年,寧德時代發布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達全球領先水平;
2023年,寧德時代發布凝聚態電池,最高能量密度500Wh/kg,可應用于民用電動載人飛機;
同年,寧德時代自研一站式重卡底盤換電解決方案——騏驥換電,推動重卡行業轉型升級;
2024年,寧德時代發布了神行超充電池,實現充電10分鐘,神行八百里,正式開啟新能源汽車超充時代。
通過在電池安全性、電池性能以及“極限制造”等方面持續創新,寧德時代與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為全球新能源產業的高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曾表示,新能源汽車在發展過程中不會是一帆風順、一條直線。最后,還是消費者說了算,而不是企業說了算。
在創新鏈條上,寧德時代從市場需求出發,形成“前沿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技術研究—產業轉化”全鏈條研究模式,解決一系列“卡脖子”技術難題。
這種全鏈條創新,打破了科研與市場的壁壘,使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為產品。
“當前,商用車行業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寧德時代天行’將致力于以科技創新為商用車行業創造價值。”吳凱表示,商用市場的價值突破,就是要緊緊圍繞著商用車用戶,在研發中做好“兜好底、算好賬、布好局”三個價值的體現,用開放式創新的體系,以科技突破帶動全面躍遷式的價值提升。
發布即量產。據悉,寧德時代天行L系列產品目前已搭載福田、吉利、東風、江淮、濰柴、解放、長安跨越、菱勢汽車、慶鈴、瑞馳、陜商汽車、鑫源、上汽躍進13家車企的21款車型。
一系列的創新背后,是寧德時代用科技創新“撬動”產業創新,讓兩者相互促進、同頻共振,在生產實踐中不斷優化生產要素,實現以新技術培育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動能,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進而實現生產力的躍遷。
向“新”謀深——引領新能源產業新格局
全球每銷售3輛
電動車,就有1輛車的電池由寧德時代造。
從第一代鈉離子電池,到凝聚態電池;從4C超充電池,到天行輕型商用車動力電池……在產業變革和技術發展驅動下,寧德時代發力鋰電池,搶占供應鏈制高點,成為新能源行業尤其是電池領域的一大產業“鏈主”。
以動力電池為支點,寧德時代通過整合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和下游汽車制造商等資源,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生態系統,撬動了中國新能源(600617)產業快速發展的新格局。
根據SNE Research統計數據,2023年寧德時代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市占率為36.8%,較2022年提升0.6個百分點,連續7年排名全球第一;2023年公司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市占率為40%,連續3年排名全球第一。截至2024年4月,寧德時代的電池產品已服務超過1307萬輛汽車,累計銷往65個國家及地區。
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首次均邁上3000萬輛臺階,躍升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0.6%,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同比增長33.3%,出口同比增長23.8%,迎來開門紅。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在寧德時代的磁石效應下,寧德集聚了近百家上下游企業,帶動產業鏈不斷完善,鋰電新能源產業成為寧德第二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放眼全球,隨著新能源汽車核心產業鏈逐漸被中國企業主導,寧德時代、比亞迪(002594)、億緯鋰能(300014)、國軒高科(002074)等一批優秀企業的集體崛起,必將描繪出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嶄新篇章。
謀深,慮遠,成之因也。
在寧德時代發布的“質量回報雙提升”行動方案中,公司表示,將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打造全面電動化體系及產業生態,實現高質量發展。其中,在電池材料、電池系統、電池回收等產業鏈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優勢及前瞻性研發布局,致力于通過材料及材料體系創新、系統結構創新、綠色“極限制造”創新及商業模式創新,為全球新能源應用提供一流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如何持續彰顯引領力,曾毓群表示,最重要的還是高質量發展,“我們要做技術更好的車。同時,我們也正在不斷鍛造競爭力”。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