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提煉
當前鋰電回收市場處于爆發前夜,未來將釋放千億級市場機遇。
供需缺口長期存在,需要鋰電回收進行資源補充;
政策:我國鋰電回收相關政策不斷成熟健全,發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門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從參與主體責任、產業鏈協同、技術開發、可再生資源比例等方面,完善鋰電回收管理體系的建設。
鋰電回收玩家各有千秋,從覆蓋流程(e.g. 前段處置、后段回收再生)和所選技術路徑(e.g. 干/濕/火法等)等兩個維度上可被分為五大類:純前段處置覆蓋、純后段回收再生覆蓋、全鏈條全生態覆蓋、創新技術型、技術賦能型等。
但全生態覆蓋型公司同樣需滿足資金能力、渠道能力、運營能力及技術儲備的高要求,難度較大。
鋰電回收渠道繁雜,雖然當前主要來源為電池廠邊角廢料,但未來大批放量依然在車端,企業應未雨綢繆。
整個退役電池循環體系在未來都將面臨規范化問題,白名單資質回收企業在行業啟蒙期奠定了正規渠道與技術路徑,也為企業回收行業的地位埋下了基石。
未來展望
頭部鋰電回收玩家“五位一體”能力模型:產能、資質、渠道、技術、客戶缺一不可。
供需篇
以鈷礦為例:
多為伴生礦、共生礦,提取工藝復雜、成本高。
以鋰礦為例:
鹽湖鋰雜質多,具有高鎂鋰比,而鎂鋰因化學性質類似較難分離,加大提取難度。
鎳、鈷、鋰在進口供給方面存在對外依存度高、來源單一、進口國地域風險大的問題。
以鎳礦為例:
菲律賓擬對鎳礦出口加征關稅,且該地區雨季對礦山出貨影響大,或將影響未來鎳礦供給。
以鈷礦為例:
剛果(金)各黨派對鈷礦出口態度不一,政府曾多次頒布出口禁令,且該地區基礎配套設施嚴重不足,開采、運輸礦料難度高,供給穩定性不足。
從需求端來看,鋰電需求主要受持續增長的動力電池、儲能需求及穩定的3C、消費類電子需求推動,長期持續擴張。“雙碳”政策及能源轉型戰略助推新能源汽車及儲能系統需求大幅增長,而鋰電池特性滿足該領域工作需求,占據主導地位;消費電子市場將隨經濟回暖而復蘇,拉動消費類鋰電池需求穩定增長。到2025年,我國鋰電池需求量預計達603GWh,全球鋰電池需求量預計達1033GWh。
政策端,海內外各國政策大力推動鋰電回收產業發展,推進健全政策體系的建立。海外鋰電回收起步較早,我國政策于2010年后開始發力,多部門、多維度規范鋰電池回收,促進產業體系化發展。
從電池廢料來源來看,當前仍以回收消費級電池及電池廠生產過程中的邊角料為主。據預測,鋰電回收將于2025年前后迎來爆發,該時期將迎來乘用車、私家車動力電池退役潮,驅動鋰電回收市場大規模起量。到2030年前后,年報廢鋰電池將達500萬噸,打開千億級鋰電回收市場。鋰電回收產業相關玩家應當在產能、技術、運營管理和渠道方面形成前瞻性布局。
鋰電回收玩家各有千秋,從覆蓋流程(e.g. 前段處置、后段回收再生)和所選技術路徑(e.g. 干/濕/火法等)等兩個維度上可被分為五大類:純前段處置覆蓋、純后段回收再生覆蓋、全鏈條全生態覆蓋、創新技術型、技術賦能型等。
按照技術形態可將公司分為五種類型,全鏈條全生態覆蓋型公司價值最高、難度最大。純前端處置覆蓋型公司與純后段回收再生覆蓋型公司正向全鏈條全生態覆蓋型公司轉型,但面臨不同難題,前者相對后者的難度更低。
純前端處置覆蓋型公司向下游開拓主要面臨技術路徑不同、導入慢的問題。后端再生與前端的回收、拆解、破碎技術差異大,擬向后端開拓的前端公司需進行新的技術與人才儲備。且其客戶結構將發生改變,直接對接材料終端,而材料終端客戶看重穩定性和產能規模,合作困難,前期客戶有限且多以中小客戶為主。全新的技術儲備與前期有限的客戶導致公司起量慢、導入慢,通過以價換量的方式打開市場,短期很難實現現金流正向循環。
純后端回收再生覆蓋型公司轉型主要面臨渠道問題。其將與上游供應商競爭,前期供應鏈不穩定,且供應鏈延伸將導致資金占用提升、生產周期延長,對企業的資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全鏈條全生態覆蓋型公司產品附加值高、利潤空間大,且豐富的工序使其靈活性更強,受約束較小。但其同樣需滿足資金能力、渠道能力、運營能力及技術儲備的高要求,難度較大。
如上文所述,鋰電回收將迎來高峰期。在此之前,電池回收多來自電池廠廢料及消費類電子產品,且存在大量中間商、地方關系與小作坊。隨著未來C端乘用車及B端商用車的大規模退役,該渠道將成為未來主流。雖然報廢電池包或報廢車輛將流向不同平臺,但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是渠道上至關重要的一環,且有明確的政策監管。因此,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是鋰電回收產業鏈各方玩家需要重點關注的。
報廢汽車拆解企業特點:緊隨政策導向集中增長、中小型企業經營、地域屬性強。由此可見,形成區域性的關系網絡、交通網絡覆蓋,并獲得相關資質是汽拆經營的重點,相比于“大而全”,更多為“小而精”。
技術(成本與毛利控制):若企業能獨創核心技術,實現更大比例、更高效率的鋰電池回收,則將獲得更高的毛利空間、受行業波動影響更小、相較其他對手擁有更強的抗周期性;
產品與客戶:回收料生產的電池材料能否保證高品質、是否受到行業頭部客戶認可、并進入高端應用場景(e.g.動力電池等)將成為各公司的核心差異,進而影響下一步客戶開拓與業務發展;
產能(規模化壁壘):報廢鋰電池總量未來預期持續高增長,而產能釋放需要數年的研發、建設等待期,企業需要進行前瞻性布局,形成規模化壁壘,從而確保未來能迅速以大規模產能滿足市場需求;
動力電池將迎大規!巴艘邸背保呱|回收市場2024-05-08 11:02
|
鋰電大省如何分羹退役電池回收利用千億市場?2024-05-08 09:53
|
動力電池退役潮催生千億產業 偽風口還是真火爆?2024-04-18 08:26
|
福建省鋰電池出口破千億2024-01-16 10:02
|
動力電池“退役潮”帶動千億回收市場2024-01-08 09:06
|
西寧躋身中國動力電池產能十強城市2023-12-28 17:45
|
燃料電池新突破,關鍵材料首次批量供貨!產業市場空間超千億2023-11-29 09:22
|
福建省鋰電池出口破千億2023-11-23 08:41
|
千億鋰電,“圈”出新能源產業新生態2023-10-31 17:47
|
陜西加快構建氫能產業生態體系 打造千億級氫能產業集群2023-09-15 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