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財經報道,我國正積極打造綠氫產業鏈。綠氫是通過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直接制取氫氣。業內人士表示,工業應用將是氫能,特別是綠氫最主要的應用場景之一。未來10到15年將是綠氫產業從培育期走向商業化初期的關鍵階段。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室主魏琪嘉介紹,以氫能牽動產業鏈綠色化轉型帶來產業受益為例,潛在的產業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天風證券(601162)預計,至2025年,綠氫制備單位成本有望下降至14.46元/kg,較2022年下降65%;至2030年,綠氫制備單位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至8.88元/kg。
消息面上,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6月30日順利產氫,產出的氫氣通過管道輸送到中國石化塔河煉化,替代現有天然氣化石能源制氫。至此,項目成功實現綠氫生產到利用全流程貫通,標志著我國首次實現萬噸級綠氫煉化項目全產業鏈貫通。該項目制氫規模達到每年2萬噸,是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綠氫示范項目,為國內光伏發電綠氫產業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案例。
據悉,氫能產業鏈分為上游制氫、中游儲運氫及下游氫能應用,涉及環節較多、應用領域廣泛,作為推進“雙碳”的有效路徑,氫能被推上風口。
在天府新能源研究院院長雷憲章看來,中國與歐洲碳中和脫碳之路類似,后者能源革命主要依靠清潔能源、綠氫和節能增效三條路徑,即能效、電氣化及綠色氫能。路徑一,以能效為核心、以節能為重點、以“循環經濟”為抓手的循環能源系統的節能降碳之路;路徑二,以清潔能源為支撐,大力推進終端用能的電氣化;路徑三,對于難以實現電氣化的領域如重工業、重型卡車、鐵路、航空和海上運輸中實施氫能替代。
目前,交通運輸領域作為氫能下游應用市場發展的主要突破口,并逐漸向儲能、工業、建筑領域拓展,推動氫能行業快速發展。根據中國氫能聯盟資料,預計到2050年,中國氫能產業產值規模有望達到12萬億元,將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中國氫能聯盟還分析,至2050年,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至少達到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其中,交通運輸領域用氫2458萬噸,約占該領域用能比例的19%;氫燃料
電池車產量達到每年520萬輛。
而清華大學教授楊志剛則認為,氫能是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實現能源的清潔轉化和高效利用。在能源領域,氫能技術的發展將推動我國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我國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競爭力。
當前,氫能應用領域逐步擴大,我國已在部分區域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小規模示范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14979輛,居全球第三。加氫站網點建設正在鋪開。到2022年年底,中國已建成加氫站310座,居世界第一。氫能產業呈現集群化發展態勢。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匯集全產業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300家。
與此同時,近期多地積極搶占氫能發展賽道,“真金白銀”支持氫能產業發展,一批產業集群加速涌現,應用領域不斷延展。
《廣東省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將加快培育從氫氣制備、儲運、燃料電池電堆到關鍵零部件和動力系統集成的全產業鏈,多渠道增加氫氣供給能力,適度超前建設氫氣儲運加基礎設施,利用低溫氫燃料電池產業先發優勢,打造萬億元級新能源產業集群。
上海提出,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探索氫能利用的商業化路徑,著力提高氫能技術經濟性。
北京大興明確,對企業上年度新購置的研發和生產設備投資總額達到1000萬元(含)以上的,按照設備投資總額的20%給予資金支持,每家企業每年支持資金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對產品被列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關鍵零部件目錄的零部件生產研發企業,按照國家獎勵資金的30%給予資金支持。
針對近期多城市出臺氫能相關提振政策,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在政策持續催化下,氫能產業前景發展潛力巨大,氫能項目有望加速落地。隨著氫能技術逐步突破,未來發展規模或達到萬億級。
后市展望,天風證券研報指出,中國氫能行業的快速發展,具備供給端&需求端的可行性,且往未來看經濟性拐點可期。天風證券預計,至2025年,綠氫制備單位成本有望下降至14.46元/kg,較2022年下降65%;至2030年,綠氫制備單位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至8.88元/kg,分維度對比綠氫與藍氫、灰氫的經濟性看,綠氫與藍氫有望在25年平價,與灰氫有望在25-27年平價。
供給端看,國家能源局已發布相關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其中提及到2025年需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天風證券認為,發展綠氫制氫為解決風光大基地帶來的新增發電量消納問題的解決手段之一,將與鋰電、光熱、液流等多種儲能手段&特高壓向東部輸電共同發展。
需求端看,中國是全球氫氣需求量&生產量第一大國,年需求量及生產量均占全球30%左右,且未來中國氫能需求量仍將持續增長,因而帶來了綠氫制氫環節的發展契機。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預計,到2030年我國氫能需求量將達到3500萬噸,到2060年需求量將增至1.3億噸左右。從生產量看,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2021年,中國氫氣產量從1600萬噸增長至3300萬噸。
相關概念股:
億華通(02402):搭載億華通燃料電池系統的燃料電池車輛已在北京、張家口、上海、成都、鄭州及淄博等地投入商業化示范運營,且產品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至冷鏈運輸、環衛及重卡等多場景。
濰柴動力(000338)(02338):4月21日,該公司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已開發完成15-260kW全系列燃料電池產品平臺,相關產品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氫耗低等優勢,搭載公司氫燃料電池系統的車輛已經批量投放市場。
東岳集團(00189):公司控股子公司東岳未來氫作為國內唯一擁有燃料電池膜全產業鏈量產基礎的企業,主導產品燃料電池膜技術先進,產線穩定,已獲得AFCC、巴拉德、億華通、重塑、上汽捷氫等國內外氫燃料電池領先企業的高度認可及應用合作。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