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寧德時代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回升到41.31%,但同比減少4.54個百分點。”
“寧德時代市占率或將跌破40%”……
每一次動力
電池月度數據的公布都會引發市場的熱烈解讀,伴隨著吃瓜群眾看戲的心態,寧德時代注定是市場的聚焦點。
但奇怪的是,當寧德時代市占率上升時,唱多的聲音寥寥;但當份額下滑時,唱衰的聲音卻陡增,甚至認為其市占率將會一路下滑。
在一片喧囂聲中,需要一份冷靜的理性思考。
01
正確解讀市占率
面對紛繁復雜的商業社會,數據只是表象,深究背后的原因才是根本。
由于下游客戶的全球分布,電池廠商的不同商業模式等等因素,單月的動力電池裝機量數據受到諸多外因擾動。簡單粗暴地用月度數據來評判和分析某一家企業的競爭力,不僅不夠客觀,甚至可能出現天差地別的兩極分化。
由于下游特斯拉的出口影響,寧德時代的裝機量呈現季節波動。特斯拉上海工廠在季度初期發力出口,而在季度末期主供國內市場。因此,作為主供貨商,寧德時代國內市占率在每個季度末都會走高,而不是所謂的“一路向下”。但這些“市場份額”并非消失,而是計算到海外的大盤子中。
這也就解釋了,寧德時代4月的市占率比較低,為40.83%,而在5月份,又以11.67GWh的出貨量重新回到41.31%。
其實,今年以來寧德時代市占率都維持在四成以上,在任何一個高度市場化競爭的行當,這樣的市占率水平已經是相當“可怕”的數字。
由于特斯拉的影響,月度出現小幅波動在所難免。一些評論指出其市占率將一路下滑跌破40%,實則是不明就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明顯過于武斷。
誠然,由于比亞迪汽車銷量的爆發式增長,自產自銷的比亞迪電池市占率上升,寧德時代被動下降,因此紙面上來看,“寧王”不如之前那般強勢。
但比亞迪的“自供模式”,寧德時代無法左右。而且相比垂直一體化,外供才更能客觀的體現出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扣除比亞迪電池后,今年以來,寧德時代的市占率都是第一,且呈現一路走高的態勢;5月份,扣比后的市占率為59.7%,同比、環比上升了0.9和2.1個百分點;前5月更是高達61.8%,累計同比也增加了1個百分點。
高端產品是企業實力的核心彰顯,比拼的是“我有你無”,體現的是更高的技術溢價。
2022年6月,搭載第三代CTP技術的麒麟電池正式發布,不到一年后,搭載麒麟電池的全球首發量產車極氪009正式交付。
在偏高端的三元電池市場,5月份,寧德時代一家就占據了63.9%,同比增加12.2個百分點,環比也上升了7.7個百分點;1-5月,其占有率也高達61.2%,累計增加10.5個百分點。足以見得,寧德時代在高端市場的優勢非常明顯,而隨著技術的迭代升級,這種領先優勢將會長期持續。
類似于芯片制造領域的臺積電,憑借技術優勢,臺積電強勢占據60%以上的市場份額(以營收計算),更是幾乎獨霸3nm及以下制程工藝,英偉達AI芯片、蘋果、AMD、英特爾等都必須依賴臺積電。
相比國內市場,海外市場是資本、運營、技術、安全等綜合實力的較量。要知道,歐美等發達地區,其技術準入、安全標準要更嚴苛,且海外沒有價格戰,中國企業要和韓日企業同臺競技。
早在2018年,寧德時代就在歐洲建立首家海外工廠,并陸續獲得了寶馬等車企的《定點通知書》。
“彼時種因,當下得果。”
據悉,寧德時代在歐洲的售價比LGES還貴,但卻呈現出后發先至的趨勢,其歐洲市占率從2019的0.7%躍升至2023年前四月的33%,4月再度上漲到35.7%,增長勢頭迅猛。
去年,寧德時代獲得了歐洲經濟委員會新法規下的首張準入證書,“首張”殊榮證明了歐洲對其實力的認可。
擁有“敲門磚”,寧德時代馬不停蹄地在匈牙利建設歐洲第二座電池廠,規劃產能100GWh。而由于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大眾等企業對產能的提前預定,該工廠“每一GWh的產能幾乎都已經被確定”。可以說,寧德時代在歐洲已經謀定了未來多年的增長。
在更難進入的美國市場,寧德時代的進步有目共睹,在美市占率從2021年的6.2%提升到今年前4月的17.6%。
走向海外市場一直是國內企業的夙愿,相比韓日競爭對手,中國電池企業的產品擁有低成本、長壽命、更安全等優勢,海外市場擁有巨大的替代空間。
4月份,寧德時代海外市場(除中國以外)出現了標志性的轉折點,單月海外市占率達到27.1%,反超LGES問鼎第一。
1-4月,寧德時代海外市占率為26.5%,與LGES的差距縮小到只有1.3個百分點,以目前的趨勢來看,今年全面超越LGES,指日可待。
再比方對于全球市占率,根據SNE公布的數據,寧德時代持續占據頭把交椅,4月份全球市占率36%,同比增加了6.4個百分點;1-4月占有率為35.9%,累計同比也有1.5個百分點的成長,全球電池龍頭的地位更加穩固。
所以面對月度數據,需要各個維度的全面拆解,如果單純盯著紙面數據,只能是管中窺豹。
02
唯“市占率論英雄”不可取
需要注意的是,量不能代表價,規模不代表利潤。
如果“以出貨量論英雄”,顯然并非理性的產業分析,如果放任這種論調占據輿論主流,并不利于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進步。
以蘋果公司為例,蘋果手機僅以21%的出貨量市場份額,獨占80%的利潤。背后是其強大的技術、產業鏈和品牌實力,如果僅僅關注產品的量,而忽視產品的價值,無異于南轅北轍。
2022年至今年一季度,三星出貨量一直高于蘋果。但2022年,蘋果的利潤規模是三星電子的2.3倍,別忘了,三星電子旗下還包括半導體和顯示器業務。
動力電池產業格局也呈現相同的景象,且第一名寧德時代的領先優勢更加明顯。2022年,寧德時代的凈利率達到10.18%,一季度提升到11.32%;全球老二LGES的凈利潤率只有3.04%,寧德時代一年的凈利潤是其7倍有余。
A股相關企業對比來看,一季度,寧德時代凈利潤為98.22億元,同比增幅達5.6倍,在如此巨大的利潤體量下依然能保持高速的增長。
考慮到二三線廠商增速不及寧德時代,且有些企業還陷入虧損境地,“一上一下”之間,利潤正在向頭部企業集中。
市值觀察統計發現,8家國內鋰電上市公司(剔除比亞迪,僅中游電池制造環節公司)2022年凈利潤合計為357.84億元,寧德時代為307.29億元,占比高達86%;
時間來到2023年一季度,8家鋰電上市公司凈利潤總計105.5億元,寧德時代的利潤占比上升到93%,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越發明顯。
需要強調的是,寧德時代的會計政策處理更為嚴格謹慎,比如設備折舊年限短、質保金計提比例高等,加上其他可比企業為多元布局,因此寧德時代的電池利潤規模及盈利水平實際上更高。
以億緯鋰能為例,2022年,其固定資產新增折舊計提占比為2.5%,而寧德時代為3.6%,這樣一來,億緯鋰能凈利潤率抬高了約1.1個百分點;當年,億緯鋰能售后綜合服務費費率僅0.4%,寧德時代為2.6%,億緯鋰能凈利潤率因此提高了約2.2個百分點。而且,億緯鋰能還有思摩爾的投資收益、消費電池業務的利潤加持,因此,客觀來看,億緯鋰能實際可比的凈利潤率比寧德時代至少低3.3個百分點。
▲來源:公司財報,iFinD
智能手機和動力電池作為引領世界變化的高科技產業,更應該以利潤和價值量來評判。所以,摒棄單純的“裝車量”論調,深扒市占率背后的實質,才是正道。
如果一味強調產品的出貨量,企業就會落入“為大而大”的發展怪圈。當企業不再注重產品的價值,就會竭盡可能以低價搶占市場,這種“低質量擴張”的做法,就會導致低端產能過剩的隱憂。
由于盈利能力仍舊孱弱,甚至虧損,而擴產的多是低效產能,這樣一來,產能規模越大邊際成本并沒有出現遞減,再加上前期背負的巨額融資成本,最終走入“慢性死亡”的境地。
玩家們為市占率爭的頭破血流,新一輪“大洗牌”將不可避免。
這也就是為什么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要強調,動力電池行業已經從“有沒有”邁入“好不好”的下半場。
無論從消費者需求,還是產業升級角度來看,長續航高密度的優質產能,才是行業追逐的目標。而“低端擴張”是對資源的浪費,甚至阻礙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整體進步。
站在動力電池創新金字塔尖的寧德時代,追求的是高質量成長。在哨聲響起的下半場,對于優質產能的把控,在產能質量的結構失衡中,更能凸顯出“寧王”的競爭力。
03
寧王的“里子”
被忽視的“二八分化”背后,其實是工程師文化濃厚的寧德時代更加務實的表現。
摒棄對熱衷“市占率”為評判標準的“面子”,追逐創新,獲取利潤,再投入創新研發,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力,才是寧德時代追求的“里子”。
現代制造業的本質是一場效率革命,無論是技術創新、集成創新還是材料創新,亦或者通過提升規模降低成本,最終都是為了效率,最終都會體現在盈利能力上。
在一片喧嘩聲中,也有清醒的評論:“寧德時代在瘋狂的創新,而不是瘋狂的往車上戳電池。”
目前,“寧王”手握鈉離子、M3P、凝聚態、固態電池、無鈷電池、無稀有金屬電池等技術路線。此外,材料體系創新還可以配合麒麟電池的結構創新,未來仍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在生產銷量方面,寧德時代也是引領行業,其方形電池的直通率可以做到93%以上,兩座燈塔工廠的人效、品控、速度都在快速提升。
上述這些優勢,二三線廠商短期內難以望其項背。
類比消費電子領域的蘋果,相比而言,動力電池的門檻壁壘要高于手機,因此理論上,動力電池頭部企業的集中度要更高,獲取更多的利潤占有率,也較為合理。
而且,新能源汽車產業仍處于產業初期,智能手機已經進入產業成熟期,意味著動力電池產業的爆發力更強,其市場規模也在急速膨脹。
對比來看,2022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總量就飆升90.7%至294.6GWh,今年前5個月也達到119.2GWh,同比增長43.5%。全球前4月的電池裝機量增速也有49%。
而全球消費電子表現低迷,PC、平板、電視乃至最核心的智能手機都在持續下挫,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12%,已經是連續第五個季度出現下滑。
蘋果最新的財報中,營收和利潤都出現了下滑。動力電池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核心配件,芯片代工廠為芯片企業制造芯片。在全球芯片代工領域,亦出現了明顯的“二八分化”,臺積電的營業利潤占到整個行業的80%,超過了其他所有廠商(包括三星代工)的總和。但受到下游消費電子的影響,臺積電最新業績也呈現放緩跡象。
而寧德時代還處于高速成長階段,一季度利潤大增557.97%。對于高成長企業,無論A股還是美股普遍會給予更高的估值。
▲寧德時代凈利潤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來源:公司年報,同花順
相比已經進入業績調整期的蘋果和臺積電,寧德時代還在快速奔跑,而且其在行業中的利潤占比更高,市占率還是全球絕對龍頭。
蘋果用20%的市場份額,拿走了80%的利潤,推動其市值超過2.9萬億美元。相比消費電子,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門檻更高,意味著寧德時代的龍頭地位難以撼動,隨著行業快速擴容,其在全球范圍內的占有率還在不斷提升。因此,寧德時代目前僅20倍出頭的市盈率,顯然是被嚴重低估了。
考慮到行業的空間,業績的確定性、持續性和成長性,極具市場想象空間的電化學電池領域很有機會出現萬億美元市值級別的科技公司,而創新能力最強的寧德時代毫無疑問最具可能性。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