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之際,動力
電池產業鏈上企業紛紛披露了2022年度業績預告。據汽車營造社梳理,32家企業預告了年度業績,其中31家預計盈利,28家實現了全年預凈利同比增長。
2022年,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企業持續享受新能源行業發展紅利。在產業鏈下游,比亞迪拿下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凈利潤預計超過160億元,單年成績超過去5年之和。產業鏈中上游業績更為亮眼,31家企業合計預盈利超過1300億元,相當于8.1個比亞迪的預凈利規模。
其中,預盈利上限值最高當屬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超2,910,000萬元;其次為動力電池原材料企業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預盈利分別超2,310,000萬元、1,800,000萬元。
1
全產業鏈企業享受行業紅利 97%業績預盈利
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擴張。據EVTank研究數據,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88.4萬輛,全球市場占有率達63.6%,較2021年提升10.6個百分點。
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帶動動力電池及儲能產業市場持續增長,鋰電池板塊產銷大增。EVTank在另一項研究中指出,2022年全球汽車動力電池(EV LIB)出貨量為684.2GWh,同比增長84.4%。
在此背景下,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企業享受發展紅利。據汽車營造社梳理的32家相關企業的業績預告來看,31家企業預計2022年度盈利,28家企業全年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企業紛紛在業績預告中指出,盈利大增受益于新能源汽車行業擴張。
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容百科技,2022年得益于下游電池企業的旺盛需求,在歐美主流車企加快推出高能量密度車型的市場風向中,建成高鎳產能25萬噸,NCM811等高鎳正極材料出貨同比增長高達約70%,產銷大增。業務高漲最終體現在業績上,2022年容百科技預盈利超132,000萬元,同比增長預超45%。
利潤從產業鏈主要環節,流向各個環節。電池隔膜供應企業恩捷股份緊抓鋰電池隔離膜業務的行業發展機遇,開拓海內外市場,濕法鋰電池隔離膜的產量和銷量持續穩定增長,2022年預續盈超390,000萬元,同比增長預超44%。贏合科技主營電池設備業務,2022年預盈利超43,500萬元,同比增長預超40%,其表示持續受益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擴張,在手訂單充足。
2
市值頭部企業業績突出 預凈利集中度達81%
從32家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企業的預告業績統計結果來看,市值位列頭部的10家企業,預盈利總計超11,132,637萬元,占32家總預盈利值的81%,凈利集中度較高。
2022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裝機量為142.02GWh,同比增長76.4%,市占率為48.2%,拿下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榜首。“寧王”的盈利業績同樣讓行業望塵莫及,2022年寧德時代凈利潤預計超2,910,000萬元,達到32家企業預計盈利值總和的21%。
寧德時代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在新能源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公司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和創新力度,加強市場開拓力度及深化客戶合作關系,加之前期布局的優質產能釋放,產銷量明顯提升,推動公司實現了盈利規模的快速增長。
億緯鋰能在2022年盈利預超319,637萬元,相較于位列2022年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前十位的好成績,其預盈利規模卻未在前列,同時相較其它企業的同比高增長,億緯鋰能的同比增長僅超10%。
從其業績預告信息中看出,2022年億緯鋰能投資收益同比下降幅度較大,且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其中也提到了上游主要原材料價格急劇上漲的情況。在此背景下,億緯鋰能通過調整定價機制,對各產品線的盈利能力做了修復,加上2022年新工廠、新產線步入量產階段,億緯鋰能營收實現了約110%的同比增長。
3
鋰礦龍頭企業盈利規模大 行業高景氣度向上
新能源汽車發展,給動力電池企業帶來大量需求,作為關鍵材料的碳酸鋰價格水漲船高,從而上游鋰礦原材料廠商啃到了大頭紅利,這在碳酸鋰企業的年度盈利成績中不難看出。
32家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企業中,7家碳酸鋰企業的整體預凈利超6,128,000萬元,達到32家整體規模的45%,平均增幅高達883%。
天齊鋰業以超2,310,000萬元的年度預盈利成績斷層第一,同比增長高達1011%。超10倍的增長,來自于鋰離子電池廠商加速產能擴張帶來下游正極材料訂單增加,2022年天齊鋰業主要鋰產品的銷量和銷售均價較2021年度明顯增長。
更高的同比漲幅來自融捷股份,2022年預計盈利同比增長3121.58%-3707.33%,實現超220,000萬元的預凈利,增速領先32家企業。
據其業績預告描述,受宏觀政策和市場需求增加的影響,新能源行業景氣度持續提高,鋰電池行業上游材料產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鋰電材料和鋰電設備的需求持續增加,從而融捷股份鋰精礦、鋰鹽、鋰電設備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均大幅增加。
除此之外,永興材料、藏格礦業、盛新鋰能、西藏礦業業績也呈現出預盈利的高增長。無論企業是主營鋰礦業務,還是多業務共線發展,都表明了業績增長來源于碳酸鋰產品的量價提升。
近期,鋰鹽價格處于回調狀態,但仍處于高位。據上海鋼聯1月31日數據,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47.15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均價報44萬元/噸。
4
經營管理降本增效 為業績同向上升保駕護航
碳酸鋰價格持續走高,讓整條產業鏈收益走向上游原材料企業的同時,也使動力電池產品難以降低成本,中下游動力電池和整車制造企業面臨更大成本壓力。
盡管如此,中下游企業通過降本增效等一系列措施,加強費用管控與運營效率,最終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
2022年上半年,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稱公司雖然還沒虧本,但在盈利邊緣掙扎,非常痛苦,而后其董事長曾毓群控訴:錢讓原材料企業賺走了。好在年度盈利依舊亮眼,寧德時代在業績預告中表示,通過持續實施降本增效措施,加強費用管控,進一步提升了公司整體盈利能力。
電解液材料供應商新宙邦,通過供應鏈集成管理提升生產運營效率,同時開展精益管理和降本提效專項工作,提升公司成本控制能力,2022年度預盈利17,608萬元,同比增長35%,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提升。
三元正極及前軀體生產企業當升科技,實施精益管理,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預盈利超220,000萬元,同比增長超102%,利潤水平創新高。
多氟多主要為動力電池產業鏈提供電解質材料,2022年其通過技術創新和成本管控,應對國內疫情及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預計全年凈利潤超193,000萬元,同向增長超53%。
即便“家里有礦”,面對不確定性加劇的經濟環境,也需要加強風險管理。西藏礦業2022年度預盈利同比超364%,凈利潤預計達65,000萬元~95,000萬元。據其業績預告信息,超3倍的增長來自于治理體系優化,西藏礦業完善各項制度,加強內部管理控制,使得公司2022年實現增產增效創新降本約5,425.60萬元、管理降本約3,000.00萬元,致使公司利潤增加。
光大證券研究表明,2023年全球碳酸鋰需求和供給分別為107.2萬噸和110.9萬噸LCE,仍維持緊平衡狀態,考慮到礦山資源的審批流程、新工藝的工程化、地緣因素影響以及疫情擾動仍會增加項目投產的不確定性,2023年鋰價預計將高位震蕩。
面對短期內難以扭轉的原料漲價及供需不平衡問題,動力電池產業鏈或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如何降低成本、提升性能,從而在競爭中獲得優勢,是當下動力電池全產業鏈企業關注的焦點。經營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多線業務拓展、國內外市場同步發展等等,是助力企業內部乃至動力電池產業鏈增強抗風險能力、健康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