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的隔膜我們一家都做不了。”
2010年初,在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時任工信部副部長的苗圩稱,限制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問題是電池,而電池最大的問題是隔膜。
是年底,美日兩國隔膜廠商的全球市場市場率約占95%,而中國僅占4%,且產品集中于中低端,高端隔膜需求基本依賴進口。雖然不至于“一家都做不了”,但形勢屬實堪憂。
其實,苗圩發出感嘆之際,中國隔膜產業正在為隔膜國產化積蓄力量,既有廠商意氣風發紛紛擴產,也有新晉者此起彼伏斗志昂揚。這一年4月,一家叫做“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恩捷”)的公司剛剛注冊成立,恐怕它的創始人李曉明也不敢想,恩捷日后將成為全球“大膜王”。
應無人懷疑中國新能源汽車“換道超車”的戰略決心,于是產業鏈條上的企業放手大干快上。中國鋰電隔膜產業迅速崛起,不消數年便實現國產替代,而且中國占據了全球鋰電隔膜供應的大頭。
篤定新能源的人,獲得了時代紅利,特別是在2021年。這一年,胡潤中國富豪榜上榜人數和財富總和比前一年增長超過20%,新能源相關產業的增長是主要原因之一。
財富增長最多的前10位企業家中,8位與新能源有關。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財富增長了2000億元,以3200億元財富首次進入中國富豪榜前三。寧德時代的上游隔膜行業也賺得盆滿缽滿,恩捷的李曉明家族首次躋身中國富豪榜top100,坐穩云南首富;星源材質的陳秀峰財富總和增長了3倍多。
2021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個“大高潮”,2022年形勢不減,產業鏈條上的各個環節都很嗨,越嗨越當居安思危。于中國鋰電隔膜產業而言,仍需要跨過幾道“天塹”,實現從隔膜大國到隔膜強國的轉變,完成逆襲的最后一環。
本文主要通過梳理中國隔膜產業崛起的歷程,試圖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電池起火是影響消費者購置新能源汽車的一大顧慮。
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國共接報火災21.9萬起,其中各類交通工具火災1.9萬起,包括640起新能源汽車火災,同比上升32%。一時間,“新能源汽車日均燒毀7臺”受到詬病。
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當理性看待,如果考慮到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速和保有量的提升,其實新能源汽車的火災事故是呈現下降趨勢的。
談隔膜為什么要提新能源汽車起火呢?因為隔膜就是防止電池起火的關鍵材料。諸多電池起火事故的發生,正是由于隔膜遭到損壞。
隔膜是鋰電池四大主材之一,有鋰電池“第三極”之稱。當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和電解液陸續實現國產化時,隔膜也就是這幾年才擺脫進口依賴。
通俗地講,隔膜就是一層塑料薄膜。
肉眼看上去隔膜平平無奇,其實其表面密布納米級的微孔。這個微孔正是隔膜發揮作用的關鍵所在,微孔制備也是隔膜生產的核心技術。
根據成孔機理的不同,隔膜有干法和濕法之分,相對而言,濕法隔膜整體性能更優,已經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
具有微孔的隔膜主要有兩大作用:
一是,隔膜大量曲折貫通的微孔,能夠保證電解質離子自由通過形成充放電回路。
二是,在電池過度充電或者溫度升高時,隔膜通過閉孔功能將電池的正極和負極分開以防止其直接接觸而短路。
隔膜的質量直接影響鋰電池的容量、循環以及安全性等性能。電池廠商對隔膜本身性能的“考核”極其嚴格,指標非常多。因此,隔膜是鋰電池原材料中技術壁壘最高的環節,對生產設備、制作工藝的要求最高。
隔膜屬于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固定資產占比居四大主材之首,尤其是設備占比很高;單GWh的整體投入僅次于正極材料。
所以,從市場進入的角度看,很難說隔膜是一門好生意,對不具備資金實力和不掌握高技術水平者來說:隔膜雖薄,風險很高。
高風險往往也意味著高回報。隔膜行業的毛利率一度高達70%,相當誘人。隨著技術工藝的發展、市場競爭的激烈,近年來隔膜行業的毛利率逐漸下降,但至今也有50%左右的水平。從這個角度來講,隔膜又是一門好生意。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隔膜行業的集中度較高,市場份額主要由頭部幾家大廠占據。高市場集中度對想要進入隔膜行業的人來說不太友好。
(隔膜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位置。來源:星源材質財報)
中國鋰電隔膜產業的歷史進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009年以前,起步初創階段;2009-2015年,起勢大干快上階段,國產替代加速實現;2016年至今,頭部企業產能擴張、小企業出清淘汰,中國鋰電隔膜產業起飛、稱霸全球。
中科院化學所是我國最早從事鋰電隔膜研究的單位,20世紀90年代初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干法雙向拉伸”工藝,與一些地方企業有過合作,但整體產業化進程較慢。
“十五”(2001-2005年)期間,國家863計劃曾布署過從基礎原材料抓起的鋰電隔膜產業化發展項目,但一直未有實質性的突破。在此期間,河南新鄉的中科科技和深圳的星源材質先后成立,是中國最早的一批隔膜廠商。
2004年,中科科技旗下的隔膜品牌“格瑞恩”,率先實現隔膜材料的國產化,由此國產隔膜在中低端市場開始替代進口產品。
有趣的是,一位來自中科院化學所的人士撰文,不點名地稱河南新鄉一家公司采用的干法雙向拉伸工藝,是通過非正常手段從中科院化學所獲取。
2000年時,貿易出身的陳秀峰還在跟哥哥一起開餐廳,偶然聽說隔膜利潤很高,但中國壓根沒有,得從日本拿貨。
陳秀峰找到的日本公司,聽說是中國公司要買隔膜,便首先聲明要先款后貨,并要提前45天將貨款打到其公司賬戶上,還要審查購買公司的資質,防止隔膜應用于導彈、潛艇、魚雷的電池上,如果對方判定陳秀峰的客戶“有用于軍事目的可能”,可以隨時終止合作。
(星源材質董事長陳秀峰)
從2003年,陳秀峰開始代理銷售日本公司的隔膜產品。幾次生意往來后,陳秀峰感受愈深:一邊是國內產業受制于人的現狀,一邊是豐厚的利潤吸引。終于,陳秀峰決定自己干,一定要在隔膜行業擁有一席之地。
“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863計劃提出實現隔膜的國產化。2006年,佛塑科技與比亞迪共同出資設立金輝高科,并分擔了863計劃中新能源汽車的部分項目,主要任務是把手機電池隔膜升級為電動汽車電池隔膜。
至此,中國隔膜產業起步階段的“三巨頭”(中科科技、星源材質、佛塑科技)集結完畢。2010年,“三巨頭”在全球隔膜市場的份額,加在一起只有4%,且產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后來,“三巨頭”命運各異,唯有星源材質堅挺至今。
2009年初,“十城千輛”工程啟動,示范運行城市到年中增加到13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浪潮正式拉開帷幕。
2012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加強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加快研制動力電池正負極、隔膜、電解質等關鍵材料及其生產、控制與檢測等裝備。
新能源汽車的大勢所趨,拉高了國產隔膜的景氣度,中國隔膜產業開始起勢。星源材質、金輝高科、滄州明珠等老牌隔膜廠商斥巨資新建產線、擴張產能的同時,一個個新玩家如雨后春筍。
在2010年前,中國能生產隔膜的企業不超過5家。《證券時報》2012年10月報道,中國已有近50家企業在建和計劃上馬鋰電池隔膜項目。
群雄并起,大干快上,中國第一波“隔膜熱”興起,形勢一片大好。不過,“隔膜熱”也引起行業人士的反思:鋰電隔膜領域短時間內涌現出大批量的企業,這給產業帶來的不是欣喜,而是擔憂。
當時,國產隔膜實際產出與規劃產能出入過大,收益率很低。國產隔膜單品性能還可以,但量產的穩定性、一致性有問題。同時,國產隔膜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高端隔膜仍然欠缺。
國產隔膜主攻低端,一方面是技術掣肘,另一方面是因為當時鋰電隔膜的主要應用領域并非動力類電池,而是數碼產品的鋰電池。相對而言,數碼產品鋰電池不需要非常高端的隔膜。
不過,行業人士都看得到,數碼產品鋰電池的需求量已經平穩,且占比出現下降趨勢,而動力電池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所以,隔膜廠商要謀生存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為即將到來的新能源汽車浪潮做準備。
“盡管還存在差距,但通過走‘先求有、再求精’的路線,國產隔膜擠進了發達國家掌握的領域,國外隔膜企業普遍感到中國企業的壓力。”滄州明珠副總經理谷傳明曾說。
中國鋰電隔膜產業的大干快上,真干出了成績,2014年,中國產量在全球產量中占比將近一半,2015年實現了中低端隔膜的國產替代。
在此階段,上海恩捷的成立并未引人注意,“恩捷”是英文“energy”的音譯,當時恩捷創始人李曉明的核心生意是“煙膜”,但在下一階段,恩捷爆發出巨大energy,成為全球“大膜王”。
大學所學專業與從業不對口,在中國十分普遍,星源材質的陳秀峰在華中科技大學讀書時就是學空調的,但恩捷的李曉明有很強的專業背景。
李曉明碩士畢業后,1982年加入中國昆明塑料研究所,1984年即升任副所長,五年后,李曉明赴美深造,就讀于麻省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1992年底畢業,此時陳秀峰在深圳一家銀行的信貸外匯部上班。
畢業后,李曉明在美國找了一份工作,擔任Inteplast Corporation技術部經理,這是一家剛成立一年的新公司,主營業務是標簽用的薄膜,算是專業對口。
1996年回國后,李曉明攜其弟弟李曉華等家族成員圍繞材料行業先后創辦了紅塔塑膠、創新工貿、德新紙業、成都紅塔等公司,創新工貿后來更名并改制為股份公司“創新股份”,李曉明通過股權轉讓、增資擴股等一系列運作,將其他公司都裝入了創新股份。
2016年9月,創新股份上市時,主營業務并不包括鋰電隔膜,恩捷還遠在上海等風來。
2010年4月,上海恩捷成立。如前所述,時值中國鋰電隔膜產業大干快上、熱火朝天。李曉明說自己在此之前就注意到鋰電隔膜這塊新興市場,所以才下定決心迅速進入,但并沒有迅速斬獲市場份額,因為風還沒來。
風來了,有兩股。
一股風是隔膜主要應用領域由數碼產品轉換到動力電池。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動力電池出貨量由2015年16.9GWh快速增長至2021年226GWh,復合增長率54.06%,由此帶動隔膜出貨量爆發式增長。2015-2021年國內隔膜出貨量從6.3億平方米快速提升至78億平方米,復合增長率達52.2%。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已經成為鋰電池最大的應用領域。
另一股風是主流隔膜產品從干法轉換到了濕法。
2016年,國家調整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鋰電池出貨量迅速提升,帶動了濕法隔膜的出貨,從一開始就押注濕法隔膜的恩捷由此扶搖直上。2018年,恩捷隔膜的全球市占率達到14%,超越日本旭化成,成為全球隔膜行業的新霸主,產能規模位居全球第一。
特別是李曉明把上海恩捷注入上市公司創新股份(后更名為“恩捷股份”)后,通過不斷建新廠、擴產能和一系列兼收并購,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優勢等進一步提升其競爭力,恩捷全球“大膜王”的地位愈加穩固。
恩捷起飛的同時,全球鋰電池隔膜產業逐步向中國轉移,中國隔膜廠商出貨量份額持續增加,如今中國隔膜已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0%以上,“隔膜大國”毋庸置疑。
來源:恩捷股份公司官網
2020年12月,恩捷股份市值首破千億,李曉明兄弟倆特意給全體恩捷員工買了“冬日里的第1杯奶茶”。
市值破千億,恩捷股份用了4年3個月,從1000億到2000億僅用了半年多,又在兩個多月內,市值增加了720多億元。恩捷股份“隔膜茅”當之無愧。
然而,時代的紅利并非雨露均沾,有人起飛,有人隕落。如前所述,隔膜行業是一個資金、技術等壁壘很高的高風險行業,盡管行業發展形勢如火如荼,但國內也有不少隔膜廠商入不敷出,或經營不善宣告停產,或不堪競爭被兼并收購。
凡此種種,并未影響后繼者入局。眼看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勃興之勢非但不減,銷量或將進一步走高,新一波“隔膜熱”正在興起,而且出現不少跨界進入隔膜行業的企業。無論新晉者能否打破“一超多強”的隔膜市場格局,都將為中國鋰電隔膜產業注入新力量。
“隔膜市場一片欣欣向榮,看似很強,但是中國的隔膜根基到底怎么樣?產業鏈有沒有問題?”
今年9月,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的第四屆全球新能源和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上,上海恩捷研究院院長莊志發出此問。
早在2010年,苗圩苦惱“我們做不了隔膜”時,就指出生產隔膜的裝備和技術都在其他國家的限制出口清單中。
諸多問題從中國鋰電隔膜產業起步之時,業內就深諳此“卡”,考慮到當時的主要矛盾是做大市場、保證隔膜供應、占據市場份額,“卡脖子”的環節就沒太上心,這么多年來,隱憂從未解除。“恩捷也嘗試過使用國產化的設備,但是很遺憾,最后以失敗告終。”莊志說。
當前,干法隔膜的制造設備已經國產化,關鍵是濕法隔膜的核心制造設備依賴進口,主流設備廠商集中在日本、德國和法國。比如恩捷的設備來自日本制鋼所。
正值中國隔膜產業新一輪擴產潮,盡管頭部企業已經與設備廠商深度綁定,但設備不是說造就能造出來的,設備廠商的產能也有限,新訂購設備往往需要2-3年才能批量交付,設備到位后還需要時間進行調試,這意味著設備割膜廠出貨速度受到制約。
隔膜廠商已經在想辦法了。星源材質的設備主要來自德國,不是單純的采購,而是與對方一起合作開發生產線,掌握了一部分核心技術。恩捷進口日本設備的同時,通過收購蘇州捷力、富強科技、JOT推進設備國產化。還有其他隔膜廠商也在加緊自研。
比生產設備處境更尷尬的,是核心原材料。莊志直言,“基本所有人都是從韓國、日本、美國企業采購。”
隔膜基體材料主要包括聚丙烯樹脂、聚乙烯樹脂和添加劑,原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隔膜的性能。強如日本旭化成,就有獨立的高分子實驗室,擁有自己的專用料。恩捷則正在聯合揚子石化、燕山石化等大型國企,一起做原材料的開發。
綜上,中國鋰電隔膜產業鏈的上游(制造設備、核心原材料)基本不可控,一旦發生華為似的封禁,中國隔膜產業很容易被卡脖子,勢必危及隔膜的下游——動力電池廠商、整車企業。
2021年初,蔚來汽車發布所謂的固態電池包產品,電解液和隔膜廠商的股價紛紛應聲大跌。因為固態電池的制備將拋棄電解液和隔膜,其技術革新可能會革掉隔膜的命。不過隨后蔚來方面解釋稱,并非全固態,仍需要液體。
其實固態電池的研發已近半個世紀,大規模商業化落地難以預期,技術工藝、制造成本、產業鏈協同方面都存在瓶頸。中短期來看,固態電池對隔膜產業威脅非常有限。
于膜廠而言,當務之急還是產能和交付,以滿足新能源汽車持續增量的需求。同時,膜廠要從產業安全角度出發,保持危機感,一方面繼續“拿來主義”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著手突破卡脖子環節,真正掌握核心技術,至少也得打造一個可控的“備胎”,
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還在爆發,鋰電隔膜需求量巨大,中國隔膜產業要抓住機會,由隔膜大國轉向隔膜強國,為整個新材料行業輸出經驗,使中國躋身材料強國之列,這也是實現制造強國的應有之義。
2024鋰電池行研報告2024-05-24 18:59
|
歐美全面 “圍剿” 下,中國鋰電全球化的勢與劫2024-05-22 14:48
|
IEA報告:全球電池產能創新高,中國占全球80%!2024-05-21 12:27
|
行業唯一,出貨逆勢狂飆,下一個寧德時代?2024-05-21 12:07
|
鋰電產業投資“退燒”的三點思考2024-05-17 12:34
|
美宣布對鋰電池等中國商品加征關稅 產業鏈人士:出口市場北美占比不大2024-05-15 12:16
|
價格下行,鋰電企業如何破局?2024-05-14 09:44
|
突然引爆!鋰電池重磅解讀來了2024-05-13 11:26
|
謹防汽車退役鋰電池流入電動三輪車市場2024-05-11 11:01
|
鋰電大省如何分羹退役電池回收利用千億市場?2024-05-08 0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