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碳酸鋰價格再次突破50萬元/噸,加上新能源汽車需求大漲,促使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掀起“搶礦”風潮。業內企業動輒實施百億級投資大舉入股礦業巨頭,或者高價收購海外礦山。
對此,企業界與學術界有不同看法。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日前表示,已探明鋰資源儲量,足夠生產全球所需動力
電池和儲能
電池。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認為,除了供需錯配等問題,礦產資源開采和供應還受多種因素影響,企業提前布局總比走在后邊強。
上游:供需錯配促擴產
“在鋰化合物供應相對緊張及產業需求上升的雙重動因下,鋰化合物價格上漲。”天齊鋰業近期介紹,上游礦場的建設投產或復產周期,與下游正極材料及電池廠擴產周期嚴重錯配,導致鋰鹽逐漸從供需平衡轉為供應緊張。
這促使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加速擴張。贛鋒鋰業9月27日公告稱,擬9.62億美元增資全資子公司贛鋒國際、3億元增資領能鋰業。記者發現,自2016年以來,贛鋒鋰業向贛鋒國際增資6次,每一次增資都涉及鋰礦布局。
此前,贛鋒國際宣布擬不超過9.62億美元收購Lithea公司不超過100%股份。Lithea公司旗下主要資產PPG項目,包括Pozuelos和Pastos Grandes兩塊鋰鹽湖資產。
伴隨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攀升,贛鋒鋰業持續通過增資收購提升盈利能力。生意社數據顯示,9月27日,電池級碳酸鋰基準價為51.4萬元/噸,再次站上歷史高位。2022年上半年,贛鋒國際實現營收7.77億美元、凈利潤9054.14萬美元。
在產業投資方面,9月28日,贛鋒鋰業投資300億元的新型鋰電池生產制造基地及產業鏈配套項目,正式落戶宜春。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介紹,公司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在宜春建成又一重要的鋰生態基地。
據悉,贛鋒鋰業宜春項目構建了采選冶、正負極材料、新型鋰電池的全產業鏈閉環格局。贛鋒鋰業介紹,本次合作協議簽署,有利于保障公司鋰資源供應,擴大鋰鹽和鋰電池產品的生產規模,完善產業鏈布局,符合上下游一體化戰略。
中游:保障供應鏈安全
相比上游鋰礦巨頭,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電池巨頭的實力更強,近期相繼宣布以多種方式“搶礦”。
其中,億緯鋰能在9月28日公告多個投資項目。公司擬與貝特瑞及其子公司貝特瑞(四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四川貝特瑞”)簽訂協議,計劃出資8.84億元增資四川貝特瑞進而持有40%股權。
億緯鋰能與貝特瑞通過上述合作,計劃在四川宜賓合資建設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目標在2024年6月30日前,形成年產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產能。億緯鋰能介紹,該項目產能優先供給公司,后續根據市場情況確定是否增加產能。
而在股權投資方面,億緯鋰能擬以自有資金8億元,受讓駿華新能源所持瑞福鋰業20%股權,以此持續完善上游電池原材料產業鏈布局,不斷提升供應鏈穩定性,持續增強抗風險和盈利能力。
瑞福鋰業及其控股子公司,已有年產2.5萬噸碳酸鋰產能、1萬噸氫氧化鋰產能,在建年產3萬噸碳酸鋰項目。2021年、2022年上半年,瑞福鋰業分別實現凈利潤5403.24萬元、8.71億元。
一邊加快布局上游,一邊推進產能擴充。億緯鋰能擬在沈陽經開區管委會范圍內,投建億緯鋰能儲能與動力電池項目,預計總投資100億元,規劃產能40GWh。其中,一期項目投資50億元,建設20GWh儲能與動力電池智能制造工廠及配套設施。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認為,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企業加入“搶礦”隊伍,表明上游利潤率大幅提升。電池廠手握大量現金流,“搶礦”不僅能保證供應鏈安全,而且可以享受上游紅利,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
下游:“搶礦”成普遍現象
今年新能源汽車熱銷,但是面對鋰資源等原材料價格高企,下游車企開始更加主動“搶礦”。
近期,蔚來計劃投資總部位于澳大利亞的礦石開采公司——Greenwing Resources Ltd(下稱“Greenwing”),總金額最高或超過6億元。Greenwing借此加快開發在阿根廷San Jorge的鋰項目,蔚來會優先成為客戶。
10月8日,蔚來回復上海證券報記者稱:“我們會針對智能電動汽車核心部件相關的上游進行評估和布局,保障長期競爭優勢。”
相比直接入股,廣汽集團8月16日則通過旗下廣汽埃安聯手贛鋒鋰業。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未來,雙方可依托各自優勢,探討在鋰資源、電池回收、電池梯次利用等方面合作,共建產業鏈戰略聯盟。
今年7月,曾慶洪對外直言,車企在為電池廠打工。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壓力傳導,以上游鋰資源為代表的原材料價格太高,導致供應緊張與產業鏈其他環節過剩并存。
如今,車企“搶礦”已成普遍現象。自2021年初以來,寶馬、大眾集團、通用汽車、福特、特斯拉、雷諾、豐田、比亞迪等車企,對電池上游原材料投資21項,有16項涉及鋰行業。一位業內人士認為,車企通過“搶礦”等方式,可以垂直整合包括鋰資源在內的動力電池供應鏈。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上游利潤高形成不穩定狀態,下游自然要借此保障產業鏈安全。同時,下游規模擴大后有能力掌控上游資源,因為整車為王是必然的競爭結果。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