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動力
電池大會日前在四川宜賓舉行。這是全球首個世界級動力
電池行業盛會,讓行業內外更多的人重新認識了動力電池產業對于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意義。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車的核心部件,這已成為共識。提高動力電池性能,破解動力電池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等問題,能夠大幅提高公眾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度,盡快實現新能源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有效減少交通領域碳排放。
其實,發展動力電池的意義不僅在于交通領域,還直接關系到零碳能源系統的建立。為了實現“雙碳”目標,我國急需建立零碳能源系統,而儲能是零碳能源系統的核心。風光電等零碳能源具有季節性、時段性特點,與用電負荷間不匹配已經成為其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只有建立與之相配套的儲能設施,打通零碳能源利用的堵點,我國能源結構才能實現清潔化轉型。
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是儲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專家推算,到2040年,我國新能源車將達到3億輛,按每輛車每天存儲50度電計算,新能源車每天可儲存并釋放150億度電。2040年我國每天風光發電量將達300億度。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最大的儲能設施,占據風光電消納的半壁江山。從這個角度看,動力電池的應用推廣,直接關系到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進程。
可見,動力電池發展已經遠超汽車行業本身,直接關乎能源結構調整、關乎“雙碳”目標實現,意義重大而深遠。如今,全球汽車駛入新能源轉型“快車道”,我國動力電池無論是產能還是技術已走在了世界前列,要抓住機遇,推動動力電池行業快速、健康發展。
誰掌握了最先進的技術,誰才能成為競爭的贏家。我國新能源車之所以能夠實現“彎道超車”,根本原因在于我國電池企業積極創新,無論是磷酸鐵鋰電池還是三元鋰電池,都具備明顯的規模和技術優勢。在此次動力電池大會上,寧德時代發布的麒麟電池,就刷新了全球電池系統集成度的最高紀錄,實現了1000公里續航,10分鐘快充至80%電量。在電池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電池企業更要加強技術升級,居安思危保持競爭優勢,堅持科技創新,增加研發投入,提高動力電池的技術水平,助力我國汽車產業綠色崛起。
在新能源車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動力電池面臨退役壓力。《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退役預測研究》顯示,未來5年,動力電池平均每年退役16萬噸,預計到2026年,累計退役電量超過92.6萬噸。這些動力電池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處理,不僅會帶來資源能源的巨大浪費,也會嚴重污染生態環境。推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勢在必行。如今,不少企業已經開始布局動力電池回收產業。格林美公司已建成武漢、荊門、無錫、天津、深汕5個廢舊動力電池處理中心。電池企業要審時度勢,長遠謀劃,盡快建立動力電池溯源回收體系,實現全產業鏈綠色化升級。
充電時間長、不敢跑長途是新能源車受人詬病的主要問題之一。很多新能源車主都經歷過在高速公路上排隊3小時、充電1小時的困擾。推廣動力電池換電模式是破解這一問題的重要舉措。如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已經展開,比如,重慶明確到2023年建成換電站200座以上;武漢力爭到2023年底累計建成換電站100座。但換電模式的推廣仍面臨諸多難題。一方面,目前,動力電池型號多達145種,各企業電池千差萬別。另一方面,換電站建設和運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統一電池規格、推動換電站建設,不僅需要企業積極行動,更需要政府統籌謀劃,在規劃用地、項目貸款等方面給予支持。
正如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所言:“研究動力電池前沿技術和創新解決方案,不僅關乎工業和交通賦能,更關乎綠色低碳與可持續生活、工作方式與途徑。”我們要充分認識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搶占先機,做大做強動力電池產業,為我國綠色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