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區博格華納汽車零部件(武漢)有限公司的廠房內,智能化產線的機械臂正在工作。
上個月底,容百集團華中區域總部及新能源
電池技術研究院正式落戶漢陽。新能源汽車
電池產業鏈中,鋰電池正極材料是核心關鍵,容百集團正是全球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的龍頭企業。
長江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僅去年底至今,就有容百、中創新航、楚能、比亞迪、駱駝、蔚能等多家新能源電池行業相關企業在武漢布局落地。
新能源電池企業跟著整車廠走
多個百億級項目落戶三鎮
“一期二期各5條生產線,產品已經全部被訂購,產能供不應求。”近期,在武漢經開區的通航產業園內,中創新航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武漢基地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該項目負責人張祥介紹:“武漢項目在建產能20GWh,大約可以裝機25萬輛純電動新能源汽車。”
據介紹,這一項目是武漢首個大型新能源汽車電池項目,總投資達100億元。未來,這里將成為該企業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的生產銷售基地,帶動上下游產業鏈企業落戶,產品主要配套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及儲能市場等應用領域。
在江夏區星光大道,楚能新能源電池項目一期也正火熱建設。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達百億元,項目建成后以生產和研發動力及儲能50GWh新能源電池為主。項目現場負責人張劍云介紹,今年預計投資30億元左右,建設項目一期工程,總建筑面積約17萬平方米,以生產廠房及研發中心為主,計劃2022年投產使用。
動力電池,被稱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是新能源汽車最核心部件。鋰電池產業鏈相對較為復雜,主要由正極、負極、隔膜以及電解液組成。
“汽車行業產業鏈長、輻射面廣、協同性強,以新能源汽車為例,鋰離子電池隔膜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一般會圍繞新能源電池廠布局;同樣,電池廠的選址,一般也會考慮是否靠近整車廠、是否形成區域集群為重要依據。”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艾新平長期從事電動汽車與動力電池領域研究,他認為,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武漢較為完備的汽車上下游產業鏈,特別是通用、東風等多家整車廠的布局,是近年來不斷有新能源電池企業落戶的主要原因。
今年3月,寧德時代與蔚來汽車等企業聯合打造的蔚能電池全周期通用技術研究院在光谷正式開建,將覆蓋電池全周期管理中各環節的研發工作,包含了從電池材料至電池系統全級別、高精準度測試實驗線與電池高效率回收示范產線兩大功能模塊。今年內,該研究院就將建成投用。
在黃陂,比亞迪將投資100億元建設華中地區最大的刀片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其中一期投資50億元,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電池生產線,今年6月份將具備量產條件。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龍頭,近年來,比亞迪已在全國多地布局電池生產基地。
艾新平表示,目前,在全國范圍內,江蘇、廣東、福建等省份是新能源電池產業布局較為集中、發展較為快速的省份。湖北武漢在這方面,已經具備一定的產業密集度,同時還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瞄準行業未來提前布局
企業看中武漢人才、區位、技術研發優勢
“新能源汽車這一兩年開始爆發性增長,動力電池的大規模退役要等到七八年之后,剛好給了我們5年左右時間進行大規模量產的技術儲備和產能準備。我們將圍繞電池資產運營在光谷打造標桿項目。”武漢蔚能電池資產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榮華說。
陸榮華認為,光谷對創新事物很包容,政策、人才優勢也特別好。“我們公司選擇在這里落戶,看到光谷‘雙碳產業示范區’整體規劃后,更加堅定了持續加大投入的信心。”
去年年底,亞洲最大的汽車用低壓電池研制企業駱駝集團正式啟用位于光谷的新能源研發中心,開始主攻燃料電池、固態電池、新能源鋰電池等前沿科技的研發。
“這次將集團的新能源研發從外地搬遷至武漢,就是看中武漢是一個集高校應用人才、區域交通樞紐、前沿技術研發、強大資本市場為一體的中心城市。”駱駝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希望充分借助武漢相關優勢,為駱駝高質量發展第一賽道“汽車用低壓電池”、創業開拓第二賽道“新能源儲能電池”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力量。
艾新平也談到,新能源電池行業技術集成度高,對創新和人才需求大。比如一些龍頭新能源電池企業,僅研究院就集聚了數個千余人的項目團隊,這對一個地區的人才涵養量、包容度提出要求。恰巧,武漢科教人才資源密集,大學生數量眾多,這些都為新能源電池企業創新研發提供了關鍵支撐。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空間仍廣闊
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應強化創新共贏發展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各地均在搶灘新能源賽道。中汽協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2萬輛和76.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倍和1.5倍。
這個月底,位于武漢經開區的路特斯汽車生產基地將迎來200多人的工程師團隊,預計今年四季度將正式量產路特斯旗下首款超高端純電智能汽車。“一個地區想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沒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儲備,難度是相當大的。”路特斯科技公共事務高級總監馬昇表示,在落戶武漢之前,路特斯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考察,最終決定將路特斯科技全球總部放在武漢,正是因為武漢在政策配套、產業鏈配套、人才儲備等方面長期積累的優勢。
作為傳統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重鎮,武漢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正日漸發展壯大。據了解,2021年以來,武漢經開區已落戶小鵬汽車等4個新能源整車項目,加上已有的東風云峰、路特斯汽車武漢智造基地和東風乘用車新能源汽車產能,武漢經開區正向1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加速沖刺。
“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要注重質量和品牌的全面提升。”艾新平認為,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重資產行業,依托政府各項配套政策的牽引和汽車專業人才供給方面的優勢,武漢有望成為眾多新能源電池企業落戶建廠的首要目的地之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作為武漢龍頭支柱產業,下一步,應強化創新,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強化協作,共贏發展。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