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動化的春風已經吹了不少年,除了催生了一些新的電動汽車制造商、鋰
電池制造商外,也在悄悄地催生另一大產業。
9月23日,電池回收、電子廢棄物回收公司格林美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將全面聚焦發展三元前驅體、四氧化三鈷與動力電池回收為主體的新能源業務。而另一家上市公司浙富控股也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積極布局動力電池回收及拆解后產生的廢液、廢渣處置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之前已經有多家企業布局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其中不乏寧德時代這樣的動力電池巨頭,也不乏福特這樣的整車制造商巨頭。據東方證券的一份研報預測,到2025年,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350億美元左右,換算成人民幣大約就是2262.9億元,掘金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時代似乎正在到來。
企業紛紛下場收“破爛” 動力電池回收掘金時代來了?
格林美在互動平臺中表示,動力電池回收是新能源行業的下一個收益風口,是百年才有的機遇。循環回收是格林美核心業務與核心優勢,動力電池回收是格林美開采城市礦山的使命,公司將堅定不移通過構建動力電池回收的城市礦山體系來建立城市礦山的鎳礦、鈷礦與鋰礦。
公司目前正在實施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產業鏈戰略升級,打通直接與新能源電池廠、新能源汽車廠的綠色供應鏈合作通道,建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與鎳資源的定向循環深度合作關系。未來,格林美將聚焦新能源關鍵鎳鈷鋰原料的定向循環模式,來推進公司與新能源電池廠和新能源汽車廠的直接合作,不斷提升格林美在動力電池回收與鎳鈷鋰資源回收利用的市場占有率,全面夯實公司在全球新能源材料行業的核心地位,推進世界動力電池的低碳發展。
從上述話術不難看出,格林美對于動力電池回收領域抱著極大的希望。而如果這一行業真如東方證券研報中預測那樣,格林美此時的布局無疑會為公司帶來巨大的好處。值得關注的是,除了靠收“破爛”曾年入百億的格林美盯上了這一藍海,還有不少企業也抱有同樣的想法。
上市才滿月的超越科技擬4億元投建廢舊鋰電池回收利用項目。浙富控股也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已經環評批復的動力汽車鋰電池材料級別的產線包括1.5萬噸/年的精制硫酸鎳、1.5萬噸/年的精制硫酸鈷、790噸/年碳酸鋰。截至目前,精制硫酸鎳產線已經投產,硫酸鈷產線尚在技改建設中。動力電池生產廠商寧德時代也在此前發布消息稱,已與巴斯夫在電池材料解決方案領域內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此次合作包括正極活性材料(CAM)及電池回收。
而很多車企也開始了在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布局,福特耗資5000萬美元投資了特斯拉聯合創始人的電池回收公司;大眾汽車正在進行將電池原材料回收率從目前的60%提高到95%的研究;現代汽車集團正在與SK Innovation攜手進行動力電池再生利用研究。
電動汽車制造巨頭也開始回收動力電池材料了。特斯拉在年度戰略報告《2020特斯拉沖擊報告》中表示,通過自主循環技術,92%的廢電池材料可以回收。以去年為基準,已經回收1300噸鎳、400噸銅、80噸鈷,去年年底,在內華達千兆工廠完成了電池組再利用設備的第一階段安裝。
動力電池回收元年已至 2000億藍海漸漸成形
動力電池回收不是新話題。2014年前后,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式開始發展,2年后就迎來了首次“爆發期”,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斷攀升,保有量一路上行。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動力電池的壽命大約在4年至8年左右,因此不少人認為2021年會成為動力電池報廢的“元年”,而事實上,根據央視財經公布的一組數據,早在2020年,我國就有20萬噸左右的電池“退役”了。動力電池回收的藍海正在形成。
此外,為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規范行業發展,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國家和各地政府從2012年開始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辦法。本月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圍繞汽車領域,集中發布一批國家標準,其中就涉及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在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發布的《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第3部分梯次利用要求》中要求企業獲取電池數據,并根據梯次利用場景應用需求制定安全性評估規范和性能評估規范。《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第4部分:梯次利用產品標識》規定了梯次利用產品標識應包括梯次利用產品標志、產品中文名稱、梯次利用生產企業名稱或注冊商標、梯次利用產品生產日期、規格型號、執行標準以及梯次利用產品編碼等信息。
據了解,在此之前電池回收領域就一直有“正規軍”打不過“黑作坊”的現象,而隨著政策的不斷推動以及標準的不斷完善,電池回收領域“正規軍”或許將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此外,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2000億藍海也正在加速形成。據中汽協數據,在2021年前八個月汽車產銷量分別回落的背景下,1月-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分別為181.3萬輛和179.9萬輛,同比均增長1.9倍,市場滲透率接近11%。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甚至樂觀的認為,照此態勢發展,中國有望提前實現“2025年新能源汽車20%市場份額”的中長期規劃目標。
而新能源汽車銷量及占有量的提升,伴隨而來的就是動力電池回收量的增長。在此背景下,或許掘金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機會已經來了。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