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
電池領域的爭霸,一直為行業內矚目,寧德時代目前一馬當先,但如比亞迪、LG化學這樣的競爭對手也是緊追不舍,而中航鋰電、蜂巢能源等后起之秀也逐步發力。
但另一方面,動力電池龐大的資本化開支、復雜的工藝環節、上下游強烈的規模效應,也給領跑的強者帶來了巨大的優勢。
回顧歷史,其實鋰電池也有過類似的歷程。強者獨占市場和城頭變換大王旗交替發生。1991-2000年,日本企業壟斷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僅僅三洋、松下、索尼三家就占據全球60%以上的市場,韓國則不到3%。2000-2010年期間,日本企業市場份額明顯下滑,韓國的份額則直逼40%。從2010年開始的近10年,中國則開始強勢崛起,開始主導鋰電池市場。
對于本月,寧德時代拋出580億定增,加碼鋰動力電池,鋰電池的新一輪擴產大戰已然是板上釘釘,也讓業內對電池格局終局產生討論。有人認為僅靠規模優勢便可壓制追趕者,有人則認為電池技術不創新的話,規模優勢并不算護城河。
我們就這個問題,發起了“關于電池格局終局,Whichis your choice?”的討論,我們收到來自許多專業讀者的思考。
在這些問卷中,有一半的讀者選擇了“寧德時代規模大、客戶穩,龍頭地位穩固”,這些朋友都非常關心“產業布局、量產能力、規模優勢”等關鍵因素。
其中,一位昵稱“鄧正”的朋友的觀點很有代表性,“1. 鋰電池是重資產周期性行業,寧德時代產能布局較早,不管是處于行業的成長期還是成熟期都處于行業有利位置。2. 寧德時代電池技術不管是現有技術還是未來技術布局都處于領先位置,3. 整個行業布局穩定,上中下以及制造電池設備和電池回收均有布局。4. 寧德時代最大的問題是產能不足,在行業上升期給了競爭對手機會。未來就是要繼續擴充產能,以及融更多的錢,以備行業冬天自己能熬過去和有低谷收割能力。”
34%的讀者支持“中航鋰電、國軒高科,這些玩家都會崛起,電池格局從集中走向分散”,這些朋友更在意行業競爭格局的問題。
一位昵稱為“69107**”的朋友的觀點很有理據,“和能不斷創造各種用戶需求的2C產品不同,2B的鋰電池產品客戶需求固定,如果鋰電池10年甚至更長時間沒有大的技術革新或固態鋰技術規模商用困難的話,龍頭優勢就會被技術普及化后廠家分散化所抹平,就像現在手機商用電池主要看性價比已不挑廠家一樣。所以規模優勢在短期有效但長期護城河不會存在,固態半固態電池或更創新技術的突破才是大變局。”
16%的朋友認為“比亞迪電池外供值得期待,會對行業產生顯著影響”,性價比是他們考慮更多的因素。
一位昵稱為“黑木”的朋友的觀點很有卓見,“三個原因:第一,在汽車這個行業,主機廠在本質上是擔心,核心供應商的一家獨大,更不要說電池已經成為整車成本中最大的,二供、三供對于整車廠商是必然的選擇;第二,寧德的起家只要是依托一線的主機廠上(寶馬),原則上弗迪電池目前也需要一線主機廠商的訂單,而今年的已經透露的合作清單也基本上標準著弗迪電池崛起在即;第三,從目前動力電池產業聯盟公布的產銷數據來看,磷酸鐵鋰電池的當月產量和裝機量已經開始超越三元鋰,累計裝機量數據預計在第四季度超越三元鋰,而弗迪電池的磷酸鐵鋰電池實力最強,在這一輪磷酸鐵鋰份額提升的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反而是弗迪電池。”
以下,是來自“遠川討論:關于電池格局終局,Which is your choice?”討論的精華摘編: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朋友
很多重要技術的迭代是跟量產有關,需要給訂單給供應鏈,與供應鏈協同研發和組合創新。
@鄧正
1. 鋰電池是重資產周期性行業,寧德時代產能布局較早,不管是處于行業的成長期還是成熟期都處于行業有利位置。2. 寧德時代電池技術不管是現有技術還是未來技術布局都處于領先位置,3. 整個行業布局穩定,上中下以及制造電池設備和電池回收均有布局。4. 寧德時代最大的問題是產能不足,在行業上升期給了競爭對手機會。未來就是要繼續擴充產能,以及融更多的錢,以備行業冬天自己能熬過去和有低谷收割能力。
@酋長
也是個辦法,規模和成本是反比,規模越大議價能力越強生產成本越低,再靠低成本價格優勢擴大市場占有率,把其他對手都擠出市場。中國企業的傳統做法百試不爽。但這個市場的玩家除了蝦米也有恐龍啊,背后的資本實力都不容小覷,而寧德時代只在汽車鋰電池這個賽道占優勢,在更多更大的賽道上卻不突出。所以,短期寧德時代仍然是一家獨大,長期就拼誰血條厚吧。
@蛻變(老成)
目前來看寧德是處在龍頭地位,但我認為寧德能成為龍頭不僅僅只是靠的規模,一定是技術創新+規模優勢才行的,想想當年的手機諾基亞有規模但沒技術創新,進入智能機時代一樣跌落神壇!
@188103493**
首先,比亞迪這個曾經的老大哥被超越后就已經證明了他的策略不對;第二、CATL在戰略、技術上的優勢雖然在縮小,從1年到半年,有點類似于半導體等我發展瓶頸,但他的最強毋庸置疑;第三、后續玩家難以望其項背;第四,大時代背景下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65958**
這個很難給出單一答案,寧德和比亞迪很難說未來誰比誰就是絕對優勢,個人認為未來為出現更為具體的細分,寧德在電池領域繼續深耕,在技術達到一定的峰值后,繼續上游的延伸和橫向的拓展都有可能;比亞迪的整車能力不容小覷,畢竟是真正面對終端的企業,未來上下游對其可能會產生越來越高的依賴。就像當初的BAT一樣,共同壯大的同時,很難受誰比誰地位高,但是如果出現重大戰略偏差,那落后的速度是很快的。
@9527
比亞迪全產業鏈優勢,刀片電池較磷酸鐵鋰的成本優勢
@黑木
三個原因:第一,在汽車這個行業,主機廠在本質上是擔心,核心供應商的一家獨大,更不要說電池已經成為整車成本中最大的,二供、三供對于整車廠商是必然的選擇;第二,寧德的起家只要是依托一線的主機廠上(寶馬),原則上弗迪電池目前也需要一線主機廠商的訂單,而今年的已經透露的合作清單也基本上標準著弗迪電池崛起在即;第三,從目前動力電池產業聯盟公布的產銷數據來看,磷酸鐵鋰電池的當月產量和裝機量已經開始超越三元鋰,累計裝機量數據預計在第四季度超越三元鋰,而弗迪電池的磷酸鐵鋰電池實力最強,在這一輪磷酸鐵鋰份額提升的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反而是弗迪電池。
@138287645**
制造業的核心還是降本增效
@186555116**
電池現階段科技含量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寧德想用體量壓死后來者,但是主機廠必然扶持自己的戰略伙伴,未來鹿死誰手尤未可知。不過可以確定,電池十年價格腰斬是一定的。
@186294976**
鋰電池技術創新遇到瓶頸。整車廠分散動力電池供應商的供應分險。
@69107**
和能不斷創造各種用戶需求的2C產品不同,2B的鋰電池產品客戶需求固定,如果鋰電池10年甚至更長時間沒有大的技術革新或固態鋰技術規模商用困難的話,龍頭優勢就會被技術普及化后廠家分散化所抹平,就像現在手機商用電池主要看性價比已不挑廠家一樣。所以規模優勢在短期有效但長期護城河不會存在,固態半固態電池或更創新技術的突破才是大變局。
@李興安
市場需求會更快增長,目前主要廠商缺少絕對技術優勢,勢必有更多廠商進入并崛起。會有更多。
動力電池本身的產業特點來說,制造過程復雜,即使買到了新技術、新專利、甚至挖到了新團隊,仍需要時間摸索機器,磨合產線。從中短期來看,即使許多對手涌入,真正做到降低成本、提高一致性也必須要經歷完整的學習曲線。
并且寧德時代、LG化學客戶資源豐富,動力電池評價指標多,且單車電池數量多,產品一致性非常關鍵,因此動力電池供應商的認證周期普遍較長,早期積累下來的客戶認證依然能帶來較好的護城河。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部分變化,大眾中國將持有國軒高科26.47%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長城旗下的蜂巢能源、比亞迪旗下的弗迪動力也在依托下游需求不斷突破,長期來看,隨著配套產業鏈的逐步完善及下游車企的客戶資源扶持,動力電池行業必然還會出現黑馬。
因此,更有可能的是,中長期視角下,在寧德時代、LG化學為兩級的情況下,多強甚至黑馬逐步出現,尾部企業則加速淘汰。
寧德時代與LG化學的客戶資源分別稱霸中、歐市場。動力電池評價指標多,且單車電池數量多,產品一致性非常關鍵,因此動力電池供應商的認證周期普遍較長,動力電池供應商與車企綁定較深。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