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迭創新高
近期以來,新能源賽道風景獨好,即便給寧德和比亞迪兩家新能源巨頭戴上解禁和減持的枷鎖,也難掩新能源的火熱風采。以璞泰來、恩捷等為代表的產業鏈中上游端強者恒強,迭創新高。
一方面,全球鋰、鈷礦稀缺,“鈷爺”想必不用多說。而全世界有鋰礦資源的國家也不足十家,亞洲也僅國內獨有,大都還賦存于鹽湖之中,鋰資源在確定性的情景下,稀缺價值導致價格越來越貴;另一方面,全球新能源車進入產銷景氣周期,機構預期 2021-2025 年全球動力
電池裝機量為38.8%,碳中和等環保政策目標也將帶來清潔能源需求的高增長,這些都給鋰
電池產業鏈中上游增添想象空間。
鋰電池上游核心公司名單
總之,在新能源車中,鋰電池作為當下新能源車的動力心臟,相比整車,確定性更強,也是整個產業鏈中最先受益的環節。上游材料端將伴隨著需求的提升,推動漲價,而相關公司或將也能在高景氣中迎來業績和估值的戴維斯雙擊,最后附上名單,僅 交流探討 之用。
1.星源材質:(隔膜)
干法隔膜龍頭,國內第一個打破海外隔膜壟斷的企業,是比亞迪“刀片”電池隔膜的主要供應商。公司主營從事鋰離子電池隔膜研生銷,同時擁有干法隔膜和濕法隔膜產能,并且兩種產能都有在繼續投建。
2.恩捷股份:(隔膜)
全球濕法隔膜龍頭企業,擁有46條濕法隔膜生產線,產能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公司完成對上海恩捷股權的收購后,開始進軍鋰電池隔膜賽道,隔膜類業務營收80%以上。雖說隔膜行業屬于重資產行業,固定資產周轉率低,但公司通過技術和下游客戶綁定,具備護城河優勢,濕法隔膜的凈利率達到41%。
3.杉杉股份:(負極)
鋰電池全產業鏈龍頭,唯一具備鋰電池正極、負極和電解液三大材料的綜合鋰電企業,負極材料產能國內第二。原主營服裝,后開始進行鋰電池賽道轉型,如今已成為全球知名鋰電龍企,近期和巴斯夫成立合資公司以及收購LG化學旗下偏光片公司,多元業務進一步擴展。
4.容百科技:(正極)
全球高鎳正極龍頭,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之一。主營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產銷,產品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是國內首家實現NCM811大批量產的正極材料生產企業。下游方面,已同寧德、比亞迪、LG等海內外巨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全固態電池的正極材料也正著手布局中。
5.新宙邦:(電解液)
電解液規模全球第一,是國內電子化學品生產龍頭企業。公司收購鋰電九九玖科技失敗,與天賜材料相比,在電解液方面不具備一體化優勢。主營業務為新型電子化學品及功能材料的研發產銷,主要產品有電池、有機氟、電容和半導體化學品四大系列。
6.嘉元科技:(銅箔)
國內鋰電銅箔龍頭,寧德時代及比亞迪重要供應商,鋰電銅箔出貨占比超過90%。行業深耕 20 年,專注于各類高性能電解銅箔的研發產銷,主要產品為超薄鋰電銅箔和極薄鋰電銅箔,基本滿產滿銷,產能瓶頸限制市占率持續提升。
7.華友鈷業:(鈷)
全球鈷冶煉龍頭,鈷化學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正處于鈷龍頭向鋰電材料領軍者蛻變的路上。主營業務主要為圍繞著鈷業務進行規模擴張,具備上控資源,擁有從鈷鎳資源開發到鋰電材料制造一體化產業鏈,是華友最核心的競爭力。
8.洛陽鉬業:(鈷)
全球第二大的鈷生產商,國內最大、世界領先的鉬、鎢系列金屬生產商,擁有剛果TFM、KFM等多處世界級礦山。公司主要從事銅、鈷、鉬、鎢、鈮及磷礦產的采選、冶煉和深加工等業務,擁有較為完整的一體化產業鏈條。
9.贛鋒鋰業:(鋰)
全球鋰鹽深加工龍頭,鋰礦資源國內第一。原主營起專注于中游金屬鋰及深加工鋰產品的研產銷,歷經多年深耕,已成為覆蓋全球鋰行業上下游一體化的國際領先企業。擁有鹵水提鋰、礦石提鋰和回收提鋰技術和完整的電池制造及回收技術。
10.天齊鋰業:(鋰)
世界鋰礦霸主,和SQM交易后負債居高不下,甚至一度爆雷。公司主營業務為鋰礦和鋰化合物及衍生品,已形成海外鋰礦+海外鋰鹽廠和國內鋰礦+國內鋰鹽廠的戰略布局,合作伙伴有雅寶、SQM和IGO等。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