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六氟磷酸鋰持續漲價,將電解液價格推上高潮。財聯社記者日前多方調研獲悉,在鋰電材料高位堅挺的同時,磷酸鐵鋰、銅箔等亦出現上漲。不過,三元材料雖仍在高位但較前期已略有回落,這是自去年下半年鋰電材料板塊啟動漲價以來,細分產品間首次出現價格分化。
除下游需求強勁之外,鋰電材料價格上漲的原因亦被指向上游鋰原材料的緊缺。相關分析則認為,在鋰產業鏈上游“供血”明顯不足的局勢下,持有鋰礦的原材料“玩家”如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及雅化集團等,或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鋰電材料價格初現分化
財聯社記者日前從鑫欏資訊獲悉,近期,國內各鋰電材料價格走勢開始分化。其中,磷酸鐵鋰環比上月再漲11%,811三元材料沖高回落,較上月高點跌近4%,而電解液環比上月漲近54%,銅箔漲近7%,負極材料則蠢蠢欲動。
ICC鑫欏資訊分析師潘磊慧則對記者表示,鈷、鎳等有色金屬價格紛紛回落,帶動下游三元前驅體及三元正極材料價格下滑,預計國內三元與鈷酸鋰材料價格將延續弱勢下行格局。短期內,磷酸鐵鋰、電解液目前的供需格局或許難以驟然扭轉,預計價格仍將延續強勢。
“因為原材料漲價,LFP的成本比和5系三元成本的差價減少,可能加速5系向8系轉型以及低端車采用更多的磷酸鐵鋰。”有行業分析師如此認為。而據記者了解,由于采用磷酸鐵鋰
電池的A00、A0級電動汽車銷量大幅增加,磷酸鐵鋰出貨量占比也隨之提升。
在下游需求旺盛的基礎上,負極材料亦面臨石墨化等環節供應緊張及成本上漲的問題。財聯社從某負極大廠獲悉,該公司目前確實存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但根據客戶的不同,給予價格政策不一,部分產品出現上漲但整體平穩。
天賜材料相關人士則對財聯社記者透露,目前電解液產品仍處于供不應求的態勢。
“對于天賜材料而言,之前產能利用率未能完全拉滿主要是因為添加劑VC短缺,現在可能受鋰鹽供應影響,但預計二季度會有所好轉。”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受益于一體化程度較高,天賜材料的產能利用率方能達到高位。但就整體來看,由于部分原材料短缺,電解液行業公司開工率普遍不足。潘磊慧表示,除了之前VC添加劑出現短缺導致電解液產能利用率不足之外,最上游的鋰精礦資源不足,亦導致目前整個產業鏈都處于“貧血”狀態。
上游原材料商“躺贏”
鋰原材料幾乎貫穿了中游三大鋰電材料,其中氫氧化鋰、碳酸鋰應用于正極材料,氟化鋰應用于電解液,氯化鋰應用于金屬鋰負極。原材料的供應緊張,直接影響下游的行情走勢。
(來源:贛鋒鋰業2020年年報)
生意社相關分析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澳洲7個礦山中,目前正常生產的僅4個礦山,即Talison、Marion、GXY和PLS。除此之外,AJM和BaldHill破產停產,Wodgina則被ALB雪藏,而Talison僅對兩大股東天齊鋰業和ALB內部銷售,Marion則100%包銷至贛鋒鋰業,均不流入市場。剩余流入市場的澳洲鋰精礦僅為GXY+PLS,LCE產能合計僅6.5萬噸,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其余冶煉廠對鋰礦的需求。
雖然4月份碳酸鋰價格一直維持平穩,但其后續走勢值得關注。上述分析師強調,2021年,市場需重視鋰礦短缺邏輯。因為Altura破產后澳礦供應開始收緊,疊加天齊鋰業部分產能無法保證,澳洲可以供應鋰礦的產能只剩兩家。
記者則注意到,2020年,贛鋒鋰業、雅化集團及天齊鋰業在全球氫氧化鋰產量份額中合計占有37%的比重,亦是國內排名前三的廠商。
“鋰精礦的資源是充足的,只不過被廠商包銷或直接持有,用于自供而不外賣。”接近贛鋒鋰業人士表示,行業中的廠家若沒有礦,可能會出現供求不足的情況。目前贛鋒鋰業相關產品滿產滿銷,可能只有一周的庫存用于周轉。而5萬噸氫氧化鋰項目一季度正處爬坡,一季末剛剛達到滿產。由于贛鋒鋰業持有鋰精礦資源,隨著碳酸鋰、氫氧化鋰的價格上漲,將直接受益。
同樣受益的還有雅化集團。公司相關人士表示,不管是氫氧化鋰還是碳酸鋰,公司相關產品價格亦將跟隨市場價格上漲。公司去年7月份投產的雅安鋰業,預估今年可達到100%的產能利用率,成本亦會有所下降。
上述人士進一步解釋,雅化集團去年囤了足夠今年大半年用的低價鋰精礦,且就目前來看,鋰精礦價格上漲的幅度也尚未超過產品價格上漲的幅度,所以成本壓力可控。據了解,雅化集團目前氫氧化鋰產能為4.3萬噸。據其介紹,二期5萬噸氫氧化鋰新項目前期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目前開工在即,由于已有建設經驗,二期項目的建設時間預計會短于一期。
對于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的后續走勢,卓創資訊韓敏華則認為,一方面澳洲個別礦場生產受限,疊加衛生事件影響產銷運輸難以保證平緩。另一方面,國內下游需求強勁,供應量暫無法滿足需求增量。鋰礦供應緊張,美金價格持續上漲,鋰輝石提鋰企業成本持續走高,或將支撐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價格持續堅挺。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