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9年以來,已經有多家鋰電設備企業發布2018年度業績預告和年報,受益于鋰
電池行業的高景氣發展,贏合科技、先導智能等鋰電設備龍頭企業成績喜人。
1月30日,先導智能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8年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72億元至8.33億元,同比增長25.00%至55.00%。先導智能表示,得益于鋰電池行業快速持續發展,公司在穩定原有客戶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新客戶,鋰電池相關設備的生產銷售業績較去年同期有顯著提升。
1月22日,金銀河發布2018年年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6.42億元,同比增長31.03%。同時,金銀河還發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一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94.22萬元-473.06萬元,同比上升0-20%。
1月14日,贏合科技發布2018年度業績預告稱,預計2018年度凈利潤為3.1億元-3.5億元,同比增長40%-58%。報告期內,贏合科技積極拓展市場,與LG化學、寧德時代、比亞迪和孚能科技等知名客戶簽訂了銷售合同,2018年實現訂單金額28.5億元,客戶結構持續提升。
340億元的市場需求
近年來,鋰電池生產企業爆炸式增長推動了我國鋰電池設備產業的快速發展。而在未來,鋰電池企業將迎來新一輪擴張狂潮。業內預計2019-2020年國內電池業新建產能復合增速將達30%,結合動力電池企業產能擴建規劃,預計2019年和2020年國內動力電池新建產能將達80GWh和100GWh,將分別增長33%和25%。
隨著國內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電池企業巨頭旺盛的擴產需求,三星SDI、LG化學等海外電池企業在華產能擴張也將陸續展開,預計鋰電設備行業2019年訂單量將會大幅增長。
據業內機構預計,未來5年鋰電設備行業增速將保持在30%左右。2020年僅國內市場需求就將達到340億元,國產設備產值有望突破270億元。對于鋰電設備廠商來說,這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市場機會。
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在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的同時,鋰電設備行業集中度也在逐漸提升,競爭日趨激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鋰電設備企業前10名的市占率超過60%,未來兩至三年有望突破80%;同時在鋰電設備的各個細分領域也誕生了一批龍頭企業。
當前鋰電設備行業內的主要競爭方向為核心技術的競爭。各企業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主要是通用技術在鋰電設備各類產品生產制造中的應用,以及與下游鋰電生產工藝的適應情況,最終體現在產品的一致性、穩定性等性能上。
隨著動力電池向高能量密度和高品質發展,將促進對設備技術要求的提升,進入下游頭部動力電池企業的設備供應商,將受益于新一輪動力電池擴建和集中度提升,鋰電設備產業鏈各環節的優質設備供應商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會,有望超越行業增長。
高精度、全自動化是未來趨勢
鋰電設備國產化率提升,高精度、全自動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近年來,國產鋰電設備的技術已有了較大進步。有數據顯示,早在2017年前端、中端、后端鋰電設備的總體國產化率就分別達到88%、90%以上、95%以上,已逐步打入日韓鋰電池企業的生產線。
目前,我國動力電池制造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偏低,較國際龍頭企業85%以上的自動化率存在較大差距,在動力電池性能要求越來越高的趨勢下,鋰電設備的全自動化和高精度化將成為發展趨勢。
全自動化和高精度化的鋰電池生產設備,將在保證鋰電池生產工藝的基礎上,使生產出的鋰電池具有較好的一致性、高可靠的安全性能和直通良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如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一線動力電池企業已經將機器人技術導入鋰電生產線,通過工業機器人、AGV小車等自動化設備來提高生產效率和電池一致性。
為提升高精度化和自動化,國內主流鋰電設備企業在設備高端化和整線布局上同時發力,企業通過收購和加大研發的方式提升設備高端化水平,贏合科技、先導智能已完成整線布局,科恒股份、璞泰來等也正加速布局。
向國際市場大舉進軍
隨著國際鋰電巨頭大規模在國內布局,全球鋰電池制造中心正向中國轉移。國內一些優質的鋰電設備制造商率先轉向全自動化控制、可實現大規模穩定生產的鋰電池裝備研發與制造,使國產鋰電池裝備向國際水平發展,我國鋰電池裝備開始走向全球化。
目前,我國鋰電設備企業已覆蓋了動力電池生產全部環節,先導智能、贏合科技等優質供應商的設備性能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也開始接到國際訂單。2018年9月,贏合科技與LG化學簽訂了《采購協議》,LG化學向贏合科技采購19臺卷繞機(含J/R下料機);2018年12月,先導智能與特斯拉簽訂4300萬元鋰電池設備供應合同。
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國內鋰電設備龍頭企業進軍海外市場,走向更加廣闊的國際化藍海。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