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鋰離子
電池被廣泛應用于電子產品、電動工具、交通工具及儲能等領域。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加速發展,市場對于鋰
電池的需求更是旺盛。
鋰電池所用的鋰鈷金屬資源日益短缺,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從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增速達到433%,到2022年底價格高達56.45萬元/噸。
此外,鋰電子電池始終有著無法彎曲、不耐高低溫,存在起火爆炸等問題。電池行業及學界一直在探索著對其他替補電池的研究。
成立于2014年的深圳市寒暑科技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寒暑科技”),主要業務就是新能源材料研發與應用。旗下產品包括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燃料電池催化劑,水系鋅離子電池。
其中第一類產品主要由云南公司承擔,負責鈉離子電池負極硬碳材料的生產;第二類由深圳公司承擔,負責燃料電池催化劑、膜電極等核心材料和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據寒暑科技副總經理吳晉介紹稱,云南硬碳計劃在5月份開始生產,年設計產量1萬噸。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是公司產業化最好、走得最前的產品。而深圳燃電生產的燃料電池催化劑等產品,可實現單次500g的產量。(燃料催化劑單價較高,家用車需要使用的催化劑在20g左右)。
水系鋅離子電池的產業化道路相對艱難。水系鋅離子電池的誕生時間短,從實驗室成果轉化為產品需要攻克大量的技術難關,電池行業研發鋅離子電池的公司也都處于發展早期。
水系鋅離子電池最早始于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院長康飛宇所帶領的“能源與環境材料創新團隊”研究,團隊發現并闡明了鋅離子電池可逆電化學反應機制,首創水系鋅離子電池體系,將研究成果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期刊,此后,“水系鋅離子電池”因此逐漸成為學術熱點。
水系鋅離子電池在資源優勢、低溫性能、本征安全、環境友好等方面有針對性改善。
吳晉表示,寒暑科技水系鋅離子電池電解液采用中性水系溶液,以廉價、豐富的金屬鋅為原料,結構更簡單、成分更環保。其耐沖擊、耐穿刺、耐破壞的本征高安全性,沒有起火爆炸風險,適合大規模儲能應用。
“不少光伏發電站、風力發電站都有存儲多余電力的需求,水系鋅離子電池即可適用于發電側、電網側及用戶側所涉及的風電場、光伏電站、數據中心、油庫、基站、煤礦等儲能場景。”
2021年,寒暑科技將鋅離子電池開發重點集中在儲能領域,先后完成鋅基單液流電池與BMS電池管理系統的研發,并與上市公司科陸電子進行合作,共同開展鋅離子電池kWh級儲能示范。目前寒暑科技組裝的2kWh儲能電池模組,已被宜春市科陸儲能技術有限公司采購。
目前合作客戶包括寧德新能源、欣旺達、長安新能源、華為、鵬輝能源、中石油、雄韜股份、科陸電子等企業。
在團隊背景方面,公司創始股東來源于清華大學“能源與環境材料創新團隊”,該團隊是廣東省政府2010年首次引進的創新團隊之一,團隊學術帶頭人為973首席科學家康飛宇教授,目前創新團隊擁有10余位教授、副教授,200余位碩士、博士、博士后,價值2億元的從材料到電池檢測設備,以及多個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與科研平臺,共孵化出包括上市公司翔豐華在內的30余家新能源相關企業。
寒暑科技先后于2014年和2018年分別完成兩次千萬級融資,并于2023年1月30日再次完成千萬級A輪融資,本輪融資主要用于水系鋅離子電池器件組裝線、層狀氧化物&普魯士藍正極材料中試線等的升級,以及公司運營費用及流動資金,加速公司在鋅離子電池與鈉離子電池核心材料的產業化進程。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