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特種化學品公司贏創工業集團以“聚焦可持續發展,共創綠色未來”為主題亮相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通過展出一系列立足本地的創新、環保、可持續材料解決方案,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注入發展新動能。
本屆進博會,贏創共帶來18款創新產品以及覆蓋交通出行、生活消費品、城市建設等多個應用領域的可持續材料解決方案,其中6款新品為全球首發、3款為亞洲首發、7款為中國首發。
在進博會開幕前夕,贏創工業集團首個全球鋰離子
電池中心在上海正式開業。贏創工業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夏賦良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采訪時表示,“雙碳”目標下,電動汽車行業已成為重要的戰略行業。本屆進博會上,贏創在電動汽車鋰離子
電池領域帶來了4款新品,其中3款為全球首發。這些產品將有助提高電動汽車鋰電子電池的安全性和耐用性,推動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
此外,贏創還在會上首次發布了《贏創中國可持續發展實踐報告》,分享了近年在中國的一系列可持續發展實踐,并探索更多新的合作契機。贏創總部位于德國,業務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有超過4000種產品。上個世紀70年代,贏創開始在大中華區生產特種化學品。目前,贏創在中國有超過2700名員工以及16個生產基地和辦公室。2021財年在中國銷售額約16億歐元。
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報告,中國已連續五年成為鋰電最大消費市場。90%以上的鋰離子電池生產商都在亞洲,且大多數領先企業都來自中國。
夏賦良表示,中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將
電動車市場的發展推向新的高度,并加快電池行業的創新速度。市場在中國,贏創的增長方向和機遇就在中國。贏創希望通過全新的鋰離子電池中心開發高性能解決方案,為高速增長的市場提供有力支持。
據透露,贏創首個全球鋰離子電池中心主要聚焦電池正負極材料與隔膜材料以及電極制備技術等領域的創新解決方案,服務于電池供應商和汽車主機廠的一站式技術和測試中心,包括電池材料研究和協助客戶開展電池原型試驗等。
“一直以來,我們視中國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特種化工市場”,夏賦良表示,“第五屆進博會的順利舉辦,讓我們深切體會到了中國政府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外資企業創造的穩定、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充滿市場機遇的廣闊空間。這為我們在華長期發展增添了更多信心和動力。”
夏賦良稱,贏創在中國的業務發展和研發焦點領域,如新能源汽車、綠色制造、增材制造、消費品等,與中國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相契合,并且符合中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趨勢。這不僅能為贏創本身帶來業務增長,也將為相關產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今年5月,贏創宣布將以“可持續發展”作為下一階段的戰略轉型方向。
夏賦良介紹,在產品組合方面,贏創攜手本地合作伙伴為各行各業提供資源節約型和環保型解決方案,“本屆進博會,贏創推出了專為中國開發的兩款建筑防護功能助劑,可提高建筑性能,提升施工效率,降低運維能耗”。
另外,在風電領域,贏創的異佛爾酮二胺、氣相二氧化硅可幫助風機葉片達到預期的強度和韌性,NUFLUX技術可延長風電齒輪機油保養周期;相關產品已被全球主要風電設備制造商廣泛采用。在動物養殖領域,贏創的益生菌系列產品固達暢(GutCare)有助于提高動物的生長性能,且具備環境友好性,是一種理想的替代抗生素在飼料中使用的方案,目前國內已有十幾家飼料生產及養殖企業采用該產品。
在生產運營方面,贏創通過引入數字化能源管理系統、啟動“贏創溫室氣體減排評估項目”,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等方式,實現節能減排。
此外,贏創充分發揮自身行業影響力,攜手供應商與合作伙伴,共同提升價值鏈的透明度和可持續性。如今年9月,贏創參與制定的TfS《產品碳足跡指南》正式發布,將積極推動化工產品碳足跡計算方法的全球標準化。
在第五屆進博會上,贏創還與中化(浙江)膜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化膜產業)進行簽約,以幫助水泥行業實現節能降耗。
贏創與中化膜產業將合作開發二氧化碳捕集和循環利用整體解決方案。贏創將供應其SEPURAN氣體分離膜,與中化膜產業自主研發的“雙碳產業生態閉環系統技術”相結合,聯合開展二氧化碳捕集綠碳循環產業項目。首個應用場景為水泥行業。
贏創與中化膜產業簽約現場目前,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海螺水泥,600585)已就這一技術進行了全流程工藝的中試驗證,并已取得良好的效果,預計將于2023年進行首套工業化示范工程的建設。據統計,水泥行業2021年碳排放量約14億噸,占中國整體碳排放量14%左右,結合國家的雙碳戰略的目標,水泥行業向低碳、環保和綠色循環的轉型刻不容緩。
夏賦良稱,從水泥行業入手是基于多方面的綜合考量,簡單來說,就是發力準、好處多、見效快。結合水泥行業的技術應用成果,贏創還會探索在其他行業(如電力、鋼鐵等)的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
夏賦良表示,多年來,我們積極與眾多客戶與合作伙伴合作,通過創新、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通過先進的生產和資源管理體系,推動中國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位于上海莘莊工業區的贏創上海創新園是贏創全球六大核心研發基地之一,截至目前,累積研發投入超過4500萬歐元,計劃到2027年,該基地研發人員數量翻番。同樣在上海的中國多用戶基地(MUSC)是贏創大中華區最大的生產基地,截至目前,累計投資超過7億歐元。
“創新是贏創取得業務可持續及盈利性增長的關鍵,贏創在特種化學品領域的創新主要聚焦可持續營養、高級食物原料、化妝品解決方案、醫藥健康解決方案、增材制造和膜技術。”夏賦良稱,贏創計劃未來將繼續加強在中國的布局,以及增加創新、生產能力方面的投資,目標在2030年通過創新增長領域實現超過10億歐元的額外銷售額。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