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白粉頭部企業惠云鈦業(300891)切入新能源磷酸鐵產業,實現鈦白粉產業鏈的延伸。
9月20日,惠云鈦業(300891.SZ)公告,擬投資約6.33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新能源材料磷酸鐵項目。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均營業收入17.92億元,年均凈利潤為2.57億元。
惠云鈦業表示,本次投資項目的建設有助于公司向下游延伸產業鏈,未來將進一步加強建設“硫-磷-鈦-鐵-鋰-鈣”循環產業綠色發展項目,帶動公司硫酸及周邊電力、蒸汽、磷化工等關聯產業協同發展。
因生產鈦白粉的副產品硫酸亞鐵可以用作磷酸鐵、磷酸鐵鋰的鐵源,近年來,眾多鈦白粉企業紛紛進軍新能源磷酸鐵產業,以尋求新的盈利增長點。
記者注意到,除惠云鈦業外,目前包括中核太白、安納達(002136)鈦業、龍佰集團(002601)等7家上市公司都在規劃建設磷酸鐵新能源材料項目,其中不乏數個百億級項目。
開啟轉型入局新能源賽道
此次投建年產10萬噸磷酸鐵項目,標志著惠云鈦業正式進入新能源賽道,開啟轉型之路。
公告顯示,惠云鈦業擬以全資子公司云浮惠云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惠云新材料”)為主體,以自有或自籌資金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新能源材料磷酸鐵項目。項目建設工期預計為12個月,項目總投資預計為6.33億元。
公司表示,該項目符合公司長期發展戰略需要,項目實施完成并正式投產后,將有利于公司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對公司發展產生積極作用。本次投資項目建設周期較長,短期內不會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構成重大影響。
資料顯示,惠云鈦業是一家集鈦白粉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具備年產5萬噸金紅石型鈦白粉、年產3萬噸銳鈦型鈦白粉的生產能力,此外還有“8萬噸/年塑料級金紅石型鈦白粉后處理改擴建項目”一期工程的產能3萬噸/年。公司產量規模在行業中處于中上水平,在部分中高端應用領域具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今年6月,惠云鈦業公告稱,公司將與廣東省云安區政府、云硫礦業共同建設投資規模為100億元的新能源材料產業園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惠云鈦業百億加碼新能源引起了監管部門的主意。深交所要求公司結合項目投資、運營計劃、對應資金需求、時間表以及可動用貨幣資金、融資渠道等,說明投資的資金來源。同時結合相關產能的消化能力,論證是否存在產能過剩風險。
鈦白粉企業扎堆布局磷酸鐵鋰
近年來,眾多鈦白粉企業紛紛進軍磷酸鐵鋰,以尋求新的盈利增長點。
記者注意到,目前包括中核太白、安納達鈦業、龍佰集團、金浦鈦業(000545)、惠云鈦業、安寧股份(002978)、川發龍蟒(002312)、龍蟠科技(603906)8家上市公司全部在規劃建設磷酸鐵新能源材料項目,其中不乏數個百億級項目。
去年2月,中核鈦白(002145)公告稱,擬投資121億元建設年產50萬噸的磷酸鐵鋰項目,并在今年8月宣布其不超70.9億元定增募資申請獲批,其中33.8億元將用于年產50萬噸磷酸鐵項目。
去年8月,國內最大鈦白粉企業龍佰集團宣布將耗資47億元,投建年產20萬噸
電池材料級磷酸鐵等項目。
今年3月,金浦鈦業也宣布斥資100億元進軍鋰電產業,建設年產20萬噸電池級磷酸鐵和20萬噸磷酸鐵鋰。其中,一期項目將于今年9月正式開工。
方正證券研報預計,2025年磷酸鐵鋰需求可超200萬噸?紤]到風光等新能源發電的占比提升,疊加儲能業務需求增長等因素,樂觀情況下,2030年左右磷酸鐵鋰的年需求量將達1000萬噸級。
業內認為,鈦白粉企業切入磷酸鐵鋰業務具有鐵源優勢,雖然磷酸鐵鋰市場空間廣闊,但隨著各個公司產能投產后,市場競爭也會加劇,未來需要加大成本等方面的控制。
而且,受原材料價格上漲、下游“量價”疲軟等不利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國內鈦白粉上市企業凈利潤普遍下滑。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2家鈦白粉上市企業中,僅有4家實現了營收凈利雙增長,8家凈利潤出現下滑,占比達67%。
其中,惠云鈦業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1億元,同比增長11.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885.41萬元,同比下降45.71%。
中核鈦白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75億元,同比增長10.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7億元,同比下降18.23%。
不過,也有已經在新能源電池市場上獲益的企業。安納達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55億元,同比增長48.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48.52%。
業內認為,我國鈦白粉主要用于建筑涂料行業,目前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導致整個產業鏈各環需求有限,涂料行業整體開工都不高,新開工面積承壓持續下跌,竣工、施工同比由正轉負,鈦白粉缺乏需求端支撐,價格或將繼續下跌。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