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盤震蕩之際,有著靚麗基本面支撐的蔚藍鋰芯卻走出了一波“獨立”行情。
3月9日,蔚藍鋰芯一改往期頹勢,股價大漲6.40%。午間收盤時,公司發布了一則頗為亮眼的業績快報。
數據顯示,蔚藍鋰芯2021年度營業總收入66.8億元,同比增長57.2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4億元,同比增長142.5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5.87億元,同比增長217.24%。
據了解,蔚藍鋰芯業績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核心業務鋰
電池業務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持續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這一變化,顯現出蔚藍鋰芯的鋰電轉型之路愈發順暢。
“原材料”影響可控
公開資料顯示,蔚藍鋰芯2002年成立,2008年成功上市。上市時,公司原本是一家主要圍繞金屬物流配送布局的企業,但上市后不久,公司不再滿足只做金屬物流配送的蔚藍鋰芯,成立淮安澳洋順昌光電技術有限公司,進入半導體行業的LED外延片及芯片制造領域,并逐步成為芯片行業規模較大的制造企業。
不過,近年來,LED芯片行業處于下行調整期,蔚藍鋰芯的盈利狀況不佳。2016年,蔚藍鋰芯開始向鋰電池產業轉型,主要生產圓柱形三元動力鋰電池,產品應用于電動汽車及電動工具領域。下游客戶為新能源汽車制造廠商及動力工具制造廠商。
經過長達五年的布局,蔚藍鋰芯的鋰電池電芯業務逐漸成為公司的核心業務,也帶動業績一路走高。2020年時,鋰電池業務已成為蔚藍鋰芯最大的利潤來源,公司2020年鋰電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47億元,同比增長49.97%;實現凈利潤2.67億元,同比增長137.87%。
進入2021年,在“雙碳”背景下,鋰電行業進入高景氣發展周期,蔚藍鋰芯的業績也一路走高。據蔚藍鋰芯介紹,2021年度,公司各項業務經營狀況良好,三塊業務均出現增長,其中,鋰電池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5%左右。
不過,近年來,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不少鋰電行業公司開始面臨發展壓力。不少市場人士擔憂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會對蔚藍鋰芯日常經營和綜合毛利率帶來壓力。
3月9日,記者就原材料壓力等問題致電了蔚藍鋰芯證券部,證券部人士告訴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的記者,公司確實受到了鋰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但通過提高銷售價格進行成本傳導、提升生產效率以降低單位成本、提升產品結構等多種措施,保持了毛利率相對穩定,也使得經營業績持續增長,是公司利潤的最大貢獻來源。
“提價主要是針對原材料的價格波動和客戶商量價格。我們的一些產線也會持續提升產出效率,這樣單顆(鋰芯)的固定成本就會下降;另外我們也在改變產品架構,比如1.5、2.0、2.5(代)產品的價格都不一樣,通過調整高性能電池產品的比例,保障單顆電池的盈利水平。”該證券部人士受訪指出。
鋰電池年產能將達7億顆
值得一提的是,在業績快報發布之前,蔚藍鋰芯還披露一則《關于鋰電池業務簽訂重大訂單的公告》,極大提振了市場信心。
公告內容顯示,全資子公司江蘇天鵬電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鵬電源”)于近期收到經Stanley Black & Decker,Inc.(以下簡稱“史丹利百得”)確認的訂單文件,雙方確認了2022年-2024年三元圓柱鋰電池供貨量分別為1.2億顆、2.4億顆、2.8億顆。其中,對于2022年,經雙方同意后,可以增加至最高不超過2.0億顆。
值得注意的是,蔚藍鋰芯2020年度鋰電池銷量為2.36億顆,本次史丹利百得的基礎采購量累計為6.4億顆,折合年均為2.13億顆,超2020年度總銷量的90%。
面對這一大單,蔚藍鋰芯后續產能是否能跟上引發了投資者的擔憂。
前述證券部人士對記者回應稱:“我們公告中有提到,訂單是以2022年1.2億顆為基礎,后續可以根據淮安產能的投產情況追加。”
據該證券部人士透露,2021年公司鋰電池實際可用年產能近4億顆,預計2022年鋰電池可用年產能為7億多顆,“到3月底,我們張家港工廠二期差不多快達產了,淮安工廠一期預計下半年投產,要看這塊的投產進度,(建成后)大概有5~6個億的產能。”
此外,蔚藍鋰芯的定增募資在近日獲證監會核準批復。據悉,蔚藍鋰芯擬定增募資不超25億元,用于年產20億安時高效新型鋰離子電池產業化項目、高效新型鋰離子電池產業化項目(二期)及補充流動資金。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