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
電池的供應鏈構建,已在中國市場開始了最初階段的競爭與蠶食。
12月初,日本丸紅株式會社與中國造車新勢力拜騰進行了資本合作,不僅參與了后者的C輪融資,還在業務層面在出行服務、能源解決方案、拜騰海外生產和銷售上達成了戰略合作。據知情人士爆料,如果合作順利,丸紅還會考慮追加出資。
實際上,丸紅此前還出資了中國的車載電池領頭羊寧德時代,而日本的另一家巨頭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也與比亞迪進行合作,試圖發力
電動車專用的大型蓄電池業務。一場著眼于10年后的電池爭奪戰,已經悄然開始了。
一般來說,車載鋰電池的壽命一般為8-10年。但是,這些車載電池即使迎來了壽命的終結,依舊可作為二手舊電池,在其它家用蓄電池等領域有用武之地。那些6-8成新的車載電池,再回收利用之后,在其它家用電池領域預計可繼續使用5-10年。
正因為此,拜騰這樣的純電動汽車制造商,賣出去的新車越多,舊電池的體量也會逐漸增加。丸紅的投資目的之一,就是對這些二手的電池進行回收再利用。
對于丸紅來說,在發力風力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同時,蓄電池領域的布局也不可或缺。在中國市場,通過與拜騰、寧德時代等企業的密切合作,該公司極有可能在這樣的“競合”關系中成為未來二手電池領域的先驅。
伊藤忠在中國的車載電池再回收利用方面也很領先,今年10月,該公司與比亞迪達成了資本和業務方面的合作,雙方建立合資企業,重點在電池回收領域進行業務滲透。
伊藤忠的目的,是通過合資公司確保比亞迪電池在未來20年的再回收利用。他們計劃推出一種可容納16-20個待回收車載電池的40英尺的綜合集裝箱,通過再次利用這些廢舊電池,每個集裝箱可惠及一百個家庭一天的日常用電量。
這樣的計劃,伊藤忠也在澳大利亞等地展開,他們的計劃是5年后實現100億日元的二手電池再回收事業。
進入2019年,中國政府階段性地減少了對純電動汽車購買的補貼,雖然目前的新車銷量也較為緩慢,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接近壽命終點的車載電池體量會非常大。
日本業界推算,在2020年,中國使用完畢的車載電池總容量約為350萬千瓦時,而到2025年有望劇增到4200萬千瓦時。在短短25年的時間里,中國這一業務的體量已發展為歐洲的7倍,日本的42倍。
但是,二手電池的黃金時代已快要到來,但中國的汽車制造商目前還沒做好充足的應對準備。要知道,豐田汽車的混合動力車型普銳斯一直暢銷,但他們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才構筑了回收車載電池的相關體系。
日本的丸紅和伊藤忠算是最早一批進入該市場的玩家,可以想見,廢電池的供應鏈構建已在中國市場開始了最初階段的競爭與蠶食。
日本業界較為擔憂的,是未來車載電池的原材料和金屬資源供應的壓力。特別是鈷,按照當下的使用量持續下去,15 - 20年之后可能會枯竭。
今年11月,倫敦金屬交易所鎳的價格為每噸5171美元,和4年前相比上升了近2倍。近幾年,鎳被用于車載電池的正極材料,因此整個業界都有供應不足的擔憂。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