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威馬汽車在上海揭開了其首款量產車EX5的神秘面紗。新車定位于20萬元區間的“大眾化智能”SUV產品,將在明年的北京車展上啟動預售。
這是繼蔚來ES8、電咖汽車EV10、零跑汽車之后,近期第四個宣布量產上市的造車新勢力所推車型。雖然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發放已收緊,但今年特別是下半年以來,造車新勢力的活躍度明顯增強。傳統“汽車人”密集加盟、資本爭相入駐加上量產車的高調發布,新造車勢力幾乎每周都霸占“頭條”,讓不少業內人士感嘆“快跟不上節奏了”。
但目前,生產資質仍然是造車新勢力們難以繞過的難題,雖然威馬早就遞交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申請,但目前還未得到審批通過的消息。
所以,“曲線救國”將成為眾多新晉車企的選擇,威馬已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收購大連黃海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黃海)的辦法,拿到了SUV和MPV產品的生產資質,為其第一款車型的上市鋪路。
曲線借殼獲取資質
從目前來看,新造車勢力的品牌和產品定位各不相同!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吡私獾,蔚來主要模仿特斯拉路徑,先樹立品牌,從高端產品入手,逐步謀求資本上市;電咖和車和家則先從低價產品入手,實現大規模跑量;與之相比,威馬的選擇是,先布局中端價格產品,走主流大眾化路線。
“威馬的目標就是要打造走量且賺錢的汽車,最終使企業實現盈利。”12月11日,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威馬“128戰略”將圍繞一個核心架構,延伸出“STD”和“PL”兩個整車平臺,至少推出8款智能汽車。
據悉,威馬自主打造的溫州C2M工業4.0數字工廠將在今年底全部完工,投產后,威馬將擁有年產20萬輛產能的生產能力。
而為了盡快上馬第一款車型,威馬早就遞交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申請,但由于今年國家對新造車企業的準入門檻嚴格把控,所以其資質審批目前尚處于停滯狀態。但威馬已為“資質”準備了第二條路。
今年2月,威馬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大連新敏雅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收購了大連黃海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黃海)100%的股權,由此“曲線”拿到了SUV和MPV產品的生產資質。大連黃海由曙光股份(600303,SH)于2009年10月投資成立,經營范圍為汽車(除小轎車)、汽車底盤及其零部件等開發制造與銷售。
“從創立之初我們就想好了要自建工廠,因為代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和理論相差太多。產品在自己手里,絕大部分問題在制造過程中就可以解決。”對自建工廠的重要性,沈暉對記者如此表示。
產銷5萬輛可達盈虧平衡?
官方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威馬獲得了成為資本、遠景能源、七海資本、百度資本、百度集團、SIG海納亞洲和阿米巴等累計超過120億元的融資。但這筆巨資對“造車”事業來說只能算杯水車薪。
目前,威馬收購大連黃海花費11.8億元人民幣;溫州的智能汽車產業園一期固定資產投資為67億元;再加上前期平臺開發費用,以及招攬包括騰訊前首席技術官熊明華加入公司任副董事長等行業大咖,120億元的融資對威馬來說并不充裕。
對此,沈暉表示,威馬一定要成功跑量,這樣才能實現盈利。“特斯拉8年多依舊沒邁過這道坎,現在仍持續虧損,在我看來,產銷10萬輛以上才算是量產。”
“對于盈虧平衡點,目前比較保守的統計是產銷大約達到5萬輛,才能盈利的可能。”威馬汽車戰略規劃副總裁陸斌補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除造車外,威馬還成立了一支120億元的“智慧出行價值鏈”全球產業基金,用于扶持威馬企業價值鏈上下游的伙伴,包括三電(
電池、電機、電控)、智能出行服務、人工智能以及智能汽車相關的各種核心零部件等領域。
與之相似的是,蔚來此前也與高瓴資本、紅杉資本共同出資100億元設立“蔚來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蔚來計劃是,今后將在美股上市。而威馬也希望在產銷量達到10萬輛后申請IPO。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