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能源公告,公司擬收購翔福新能源100%股權,標的10萬噸/年鋰電負極材料項目處于項目建設期,預計2023年投產4萬噸,2024年投產6萬噸。
5月22日午間,濱海能源(000695)公告,公司正在積極拓展新的業務發展領域,在新能源材料產業進行戰略轉型和布局,擬以3987.76萬元的交易對價收購交易對手方貴州地錦商貿有限公司、賈來福、董曉云持有的內蒙古翔福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翔福新能源”)合計100%股權。
據悉,濱海能源前身為燈塔涂料,系由天津油漆廠作為發起人改組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0月公司在天津市工商局正式注冊,并于1997年2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掛牌交易。2004年1月31日公司重組,更名為天津濱海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9月,濱海能源的控股股東由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變更為天津京津文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此后通過設立全資子公司天津羲和拍賣有限公司,開始進入文化藝術等產業和領域。2017年6月,濱海能源通過股權收購及增資取得了天津海順印業包裝有限公司的控股權,開始涉足印刷業務。隨后公司還整體剝離了熱電類業務,實現向文化傳媒企業轉型。2019年,濱海能源又通過收購獲得了原本由海順印業持有的天津新華印務有限公司51%的股權,將新華印務由二級控股子公司變成了與海順印業平行的子公司之一。
此后,濱海能源以包裝印刷和出版物印刷為主要業務。但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運行數據,2022年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全年實現營收7,645.2億元,同比下降1.5%;利潤總額431.3億元,同比下降3.7%。
在這樣的背景下,濱海能源也出現持續虧損:2022年,濱海能源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5億元,利潤總額-1.6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2億元。2023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574.04萬元,同比減少26.9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64.40萬元,和上年同期相比,虧損擴大了64.56%。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0月28日,旭陽控股與濱海能源控股股東京津文化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京津文化擬向旭陽控股轉讓其持有的44,429,508股股份(占濱海能源股權比例20.00%),總價款為6億元。2022年1月10日,上述交易辦理完成過戶登記手續。交易后,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旭陽控股,實際控制人變更為楊雪崗。楊雪崗是旭陽控股和中國旭陽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旭陽集團業務版塊包含焦炭、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
2022年以來,旭陽控股及楊雪崗入主濱海能源之后,計劃剝離包裝印刷業務,并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高增長的創新產業進行戰略轉型和布局。4月13日,濱海能源已將其持有的海順印業51%股權過戶至京津文化名下,完成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海順印業股權。
翔福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12月,主營業務包括鋰電負極材料(后端產品)、石墨及碳素制品的制造和銷售。截至2023年4月,翔福新能源未開展實質性生產經營活動,一直處于10萬噸/年鋰電負極材料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和施工建設期,該項目符合公司未來新能源戰略規劃。
公告顯示,翔福新能源的10萬噸/年鋰電負極材料項目處于項目建設期,預計2023年投產4萬噸,2024年投產6萬噸。
濱海能源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翔福新能源將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并納入合并報表范圍。收購該公司是公司戰略轉型的第一步,有助于提高公司業務規模和盈利水平。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