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寧德時代”來臨,動力電池倒逼新能源汽車產業重新構建供應鏈;充滿不確定性的2023,又會形成一個什么樣的電池格局?
都說自己沒掙錢,那錢去哪了?
2022年的動力電池市場,相互拉扯者甚多,好不熱鬧。唯有悶聲發大財的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們,看著動力電池企業與車企互相“輸出”,依舊穩坐釣魚臺。
顯而易見,資源永遠短缺,掌握資源的人,必然占據有利地位。而在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過程中,鋰礦資源,已經成為了左右大局的關鍵。
事實勝于雄辯,碳酸鋰價格持續飆漲,促使著動力電池價格再上一個臺階;而多余的成本,又被動力電池企業傳遞給車企,車企加價在汽車產品上,消費者轉身成為新的受害者。
沒錯,矛盾的爆發,往往在淤積問題的最底端——車企與動力電池企業之間的沖突,正在不斷發酵。
廣汽董事長曾慶洪的一句“給寧德時代打工”,掀開了車企與動力電池企業對抗的序幕。曾經親密合作的雙方,不得不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思考新的商業模式。
因為在這其中,不僅包含著供應鏈的話語權問題,還涉及新能源汽車行業利益再分配的問題。
退一步講,無論動力電池企業如何強勢,最終的服務對象不還是各大車企?
01
“打工人”,不想打工
木已成舟,各種因素疊加下,動力電池企業必須面對,那諸多已然覺醒的車企。百年汽車行業積累而成的“分工協作”,在新能源汽車潮流的惶惶大勢之下,逐漸分崩離析。
事實上,沒有人知道,全棧自研的方式,究竟是各大車企的救命繩,還是催命鐘。可是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忍無可忍的車企,已經做出了決定——自研、自造電池。
特斯拉從來都是走在第一線,4680電池的橫空出世,帶來諸多的爭議。但隨著行業變化逐漸撥開迷霧,又不得不佩服特斯拉的先見之明。
12月25日,特斯拉官方賬號在推特上表示,其4680電池團隊在過去7天內,成功生產了868000顆電芯。按Model Y AWD版828顆4680電芯的裝車量計算,該產量大致相當于1000多輛電動汽車的電池。
對于特斯拉來說,寧德時代、比亞迪也好,LG新能源、松下也罷,都是壓縮成本的工具。4680電池的作用也是同樣,而且就特斯拉本身實力而言,自研、自造電池,并不會牽扯太大精力,反而能樹立標桿形象。
與之相比,比亞迪的爆火出圈,其背后也有著刀片電池的強力支撐。或許也是看到了比亞迪布局產業鏈的甜頭,廣汽作為最先覺醒的“打工人”,毅然決然地加入到自研、自造電池的洪流之中。
8月,廣汽發布公告稱,設立自主電池公司,項目總投資109億元。同時同意參股公司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建設電池生產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36.9億元。兩者相加,前期投入至少145.9億元,大約是去年廣汽集團凈利潤的小兩倍。
無獨有偶,蔚來在電池方面的投入也不在少數。不管是20億元成立蔚來電池科技,還是李斌公開表示,蔚來汽車每個季度都將在芯片、電池等領域投入研發費用30億元,都表明了蔚來對動力電池的勢在必得。
蔚來造電池是有托底的,隨著換電站的大范圍鋪開,蔚來自研、自造電池,可以進一步攤平成本。而且還能進一步并入電網,用作儲能基礎設施使用,簡直是一石二鳥、兩全其美。
所以與蔚來的“退路”相比,小鵬汽車造電池的風險,就大了許多。
原本對于造電池一事,小鵬汽車還多加掩飾。不曾想,僅在坊間傳出消息不久,小鵬就50億注冊資金,成立了廣州鵬悅動力電池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電池制造、電池零配件生產等。
毋庸置疑,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盡管小鵬汽車在G9車型上栽了大跟頭,但其想要將動力電池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想法,早有預謀。從中創新航、蜂巢能源等多家電池供應商的長期布局來看,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小鵬汽車的反骨,其實早就長在了身上。
(責任編輯:子蕊)
碳酸鋰價格下跌降低動力電池、儲能生產成本2023-01-10 15:40
|
上海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初具規模 卻遇“缺貨”瓶頸 產業發展如何破局?2023-01-09 14:24
|
動力電池:“反客為主”的20222023-01-09 14:21
|
動力電池產業的“2023關鍵詞”:擴產、漲價、出海2023-01-09 13:57
|
動力電池爭霸賽終局將至,“行業第三”的爭奪更加激烈2023-01-07 13:32
|
186.35萬輛!比亞迪公布2022年累計銷量2023-01-03 15:33
|
卓能新能源(南寧)有限公司10GWh新型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項目開工2023-01-02 16:23
|
動力電池:車企仍要忍受高價壓力2023-01-02 16:08
|
動力電池材料價格明年或將回落,品牌品質升級成突圍關鍵2022-12-28 09:52
|
深度|動力電池的萬億戰爭!(附企業投資及產能規劃目錄)2022-12-27 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