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綠色能源轉型步伐加快,鋰電池出口行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據廈門海關統計,1-2月福建省鋰電池出口170.95億元,居全國首位。民營企業是福建省鋰電池出口的“主力軍”,出口160.77億元,占鋰電池出口總額的94%。
“歐洲是公司出口最主要的市場,1-2月鋰電池出口1.62億元,其中出口歐洲達1.08億元。”廈門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物流部經理呂天德說,“得益于海關的指導和支持,出口環節最重要的《出境危險貨物運輸包裝使用鑒定結果單》基本可以做到當天申請當天送達。”據廈門海關統計,1-2月,福建省出口歐洲鋰電池102.20億元,同比增長3.2%,占出口總值的59.88%。
與此同時,福建省多家鋰電池企業也將目光投向新興市場。“公司瞄準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不斷致力于開拓新興市場,將當地市場空間和中國的產業鏈優勢結合起來,推動出口訂單持續增長。”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際物流部經理王忠秋介紹,通過跟全球領先的供應商聯手,加上企業在當地搭建的售后服務團隊和渠道,依托產品高性價比優勢,迅速在當地市場打開了銷路。據廈門海關統計,1-2月,福建省出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34.08億元,同比增長11.41%。
為了全力支持福建鋰電池出口,廈門海關深入企業調研,主動宣傳鋰電池出口政策及最新要求,幫助企業詳細了解出口國家地區鋰電池申報及監管標準,普及安全生產知識,引導企業規范申報。此外,根據企業需求和行業發展方向,不斷優化監管模式,實施優先檢驗、集中出證等便捷措施,大力推廣“提前申報”“兩步申報”等通關模式,推動“產品線預審+裝配線可視”智慧監管項目,利用大數據、智能裝備強化監管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真正實現鋰電池出口無感通關。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