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5cm x 5cm塑料基板的柔性電池 王欣攝
據科技日報9月30日消息,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大熱技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武漢理工大學程一兵團隊已取得實質性突破,與理想的大規模應用越來越近。
程一兵今天上午在他的實驗室接受科技日報記者獨家采訪時說:該團隊開發的5cm x 5cm 塑料基板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8月8日通過國家光伏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第三方認證,獲得了組件轉換效率11.4%的結果,遠超日本東芝公司于今年9月25日宣布的5cm x 5cm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10.5%的轉換效率世界紀錄。10cm x 10cm 玻璃基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制備技術也獲得重大突破,在國家光伏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驗證的組件效率為13.98%,居國際同類產品第三方論證效率首位。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科學》雜志評選的2013 年度國際上十大科技突破之一,是一種有望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價格的新型光伏體系。武漢理工大學程一兵團隊多年來致力于該光伏產品組件的生產技術開發工作。
前不久,科睿唯安發布了2017年的各獎項“引文桂冠獎”。自2002年以來,45位獲得“引文桂冠獎”的科學家榮膺諾貝爾獎,因此該獎被認為是“諾獎風向標”。
今年,科睿唯安化學領域獲得“引文桂冠獎”的有三項。其中第三項授予日本的宮坂力、韓國的樸南圭以及英國的亨利·J·斯內斯,他們因為發現并應用鈣鈦礦材料實現有效能量轉換而獲獎。
北京時間10月4日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就將揭曉,程一兵在獲知“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成為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熱門”之后,非常興奮。程一兵團隊在上述兩項鈣鈦礦光伏組件的制備技術上的突破,預示著我國科研人員在鈣鈦礦光伏組件的制備技術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A股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概念股可關注:廣東榕泰、拓日新能、金信諾、橫店東磁、陽光電源。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