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態電解質是一種固體離子導體和電子絕緣材料,用于全固態
電池。全固態電解質有不同類型,例如無機固體電解質,固體聚合物電解質和復合聚合物電解質。
全固態電解質的一些優點包括,比液體電解質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為它們不易燃或泄漏。它們比液體電解質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因為它們可以使用高容量電極,例如鋰金屬陽極。它們比液體電解質具有更長的循環壽命,因為它們可以防止枝晶形成和副反應。
當前存在的問題之一是離子電導率低于液體電解質,尤其是在室溫下。這限制了全固態電池的功率輸出和充電速度。
近日,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和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科學》上發表文章,介紹如何采用新設計思路,來解決離子電導率低的問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采用了一組價格合理的金屬,解決了全固態電解質的成本憂慮。
一般解決離子電導率時,會通過開發滲透通道或通過增加電解質中載體離子的遷移率來實現。然而,標準設計方法限制了摻雜劑的選擇并使合成復雜化。伯克利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將高熵材料應用于這種固體電解質的開發。添加高熵金屬陽離子的混合物會引起局部無序,從而為帶電離子產生重疊的位點能量分布。
研究人員認為,在傳統的固態電解質中一般字包含一種金屬(藍色球表示),鋰離子(黃色球表示)在有序的固態電解質中移動緩慢和受限制。從而阻礙了離子傳導性和電池性能。而在混合了多種金屬后(藍色,藍綠色和海軍藍色球),制造了新的路徑,如同在擁擠的高速公路上增加高速公路一樣——鋰離子可以通過它快速穿過電解質。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成立于1931年,已獲得16項諾貝爾獎。它的研究重點是清潔能源和健康地球的發現科學和解決方案。擁有13個科學部門和多個用戶設施,涵蓋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計算,能源技術和環境科學等廣泛學科。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發現元素周期表中的16種化學元素。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