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成員正在對全固態硅碳鉭鋰氧化物綠色動力
電池進行測試、調試。 圖片由“雙碳先鋒”團隊提供
在“雙碳”目標驅動下,新能源行業高速發展。在新能源發展浪潮中,南昌大學一支名為“雙碳先鋒”的創新創業團隊,將科研目光聚焦在新能源產品的重要零部件——動力電池上。經過幾年的技術攻堅,創新研發制備了全固態綠色動力鋰電池,吸引了眾多目光。
“我們研發的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高達450瓦時每千克,快速充電30分鐘即可,續航里程可達800公里以上。”王子豪是團隊項目負責人,談及項目,這名控制工程專業的在讀研究生自信滿滿。走進團隊的實驗室,整齊排放的藍色電芯被整體封裝在規整的電池盒中,身著實驗服的團隊成員正對研究成果——全固態硅碳鉭鋰氧化物綠色動力電池進行測試、調試。
固態鋰電池有何優勢?“我們制備全固態鋰電池安全性更高、充電更快、能量密度更大。”王子豪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向記者介紹,新能源汽車的痛點是續航短、充電慢等,這里面的核心問題就是電池不行。現在市場主流鋰電池還未達到全固態,容易引發各種問題,國內外不少企業和研究機構都在研究鋰電池全固態化的革命性方案。
幸運的是,團隊創新了一條自己的技術路線,基于鉭摻雜石榴石型半導體固態電解質,并利用薄膜沉積、激光噴涂一體化成型技術,制備出全固態硅碳鉭鋰電池,生產的首批全固態鋰電池匹配公務用車已在深圳交付使用。對于這項技術,中科院院士都有為教授給出這樣的推薦意見:“雙碳先鋒”團隊研發制造的高安全長壽命全固態鋰電池及其電池系統技術高端成熟,大規模產業化應用將極大地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世界領跑發展。
眼下,王子豪和團隊成員有個緊要的任務——備戰第八屆江西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今年5月,項目團隊注冊成立江西先馳鋰電科技有限公司,在瑞金租賃廠房及設備開始自主生產,6月便收到了第一筆訂單,金額達1000余萬元。”國際會計專業大三學生甘佳薇在團隊中擔任市場總監,從租賃廠房、采購原材料到洽談合作,她都作為骨干參與其中。因為有去年參加江西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經驗,今年甘佳薇顯得更加胸有成竹。“前不久剛從外地出差回來,簽訂了一批訂單合同。在我們的努力下,看著項目從研發開始一步步走向市場,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真正體會到創新創業的艱辛和喜悅,收獲了成長。”
“南昌大學材料學科是世界一流建設學科,有強大的科研基礎和環境,一直鼓勵學生開展科研創新、產學研用,解決實際問題。” 項目總指導羅廣圣教授告訴記者,依托國家重點科研平臺,學院組建了一支項目團隊,從2019年5月開始,在實驗室進行半導體電解質材料及電芯產品研究。短短4個月,研究成果就走出實驗室,在合作企業開展產品小試。項目獲得授權專利8項,發表高水平論文10余篇,實現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全覆蓋。更讓人驚喜的是,其中,材料科學、控制工程、先進制造、工商管理、國際會計等不同專業交叉融合,通過解決固態鋰電池研發、生產、銷售、管理等復雜問題,大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綜合專業素養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創新創業的同時,也是新工科教育、科教融合育人、產教協同育人新模式的探索實踐。”羅廣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