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10月,出資8500萬元聯合兩家關聯方企業國珈星際、深圳龍能,成立開展鋰
電池業務的項目公司——珈偉龍能后,珈偉股份(300317,SZ)迅速找到了項目落地方。
7月18日,珈偉股份公告稱,其近日與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協商一致,就公司在如皋管委會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區投資建設鋰電池以及電池包項目達成投資協議,總投資不低于6.6億元,實施主體為項目公司珈偉龍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主業為照明的珈偉股份近年在大力拓展光伏后,逐漸瞄向了鋰電池等其他新能源領域,國珈星際、深圳龍能的法定代表人均為丁孔賢,而丁孔賢為珈偉股份的實際控制人、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
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認為,如今鋰電池技術已經發散,鋰電池門檻也降至比較低,“誰都可以進來做,但要做好也不容易。”
獲當地政府“保駕護航”
在墨柯看來,現在鋰電池技術進步較快,目前電池能量密度最好的也只能做到200Wh/kg,而2020年要達到300Wh/kg以上,新進入者如果不具備這個能力,進來得快被淘汰得也快。
“我們認同行業人士觀點的。”不過珈偉股份相關人士同時表示,自項目落地如皋經濟開發區后,當地政府和開發區給予了不少支持,已為公司第一期規模為1億WH的鋰電池生產線提供了三棟廠房,目前正在對三棟廠房進行裝修和改建。生產設備也已訂購好,預計8月份進行安裝調試,順利的話,9月份就能實現量產。
根據公告,為扶持珈偉股份項目做大做強,如皋開發區管委會同意土地招拍掛的價格超過2016年工業用地最低保護價的部分,在珈偉股份取得土地使用權證后兩個月內由其補助給公司。在2016年工業用地最低保護價范圍內的費用,管委會通過委托如皋市經濟貿易開發公司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取簽約時或退出時銀行同期貸款利率低者為標準)借款給珈偉股份,用于支持珈偉股份的項目建設。
此外,管委會根據項目所在省、市、開發區及旗下公司等各級政策,對珈偉股份設備投資總額給予10%補貼,補貼總額上不封頂。除土地廠房、設備等補貼外,管委會還會在銷售、企業員工和人才引進及項目立項審批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和獎勵。
珈偉股份此前在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從動力鋰電池未來的發展趨勢看,僅能接收慢充技術方案的
電動車只能是電動汽車發展的過渡階段,正在迅速地被市場淘汰,而項目公司則專注開發快充電池技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珈偉股份研發的準備在9月份投產的產品類型主要有四種類型電池,分別是快充的鈦酸鋰電池、快充的復合材料鋰電池、快充的新型磷酸鐵鋰電池以及高能量密度鋰電子電池,四種電池各有優劣和不同應用。
行業市場份額已較為集中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真鋰研究數據統計,今年1到6月,形成有效供給的電池廠商已達到68家,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49.47 +1.02%,診股)、沃特瑪等前十名的動力電池企業已合計占到市場份額73.78%,其中僅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這兩家企業就占到市場份額38.33%。
一位動力電池企業人士也表示,目前尚未看到珈偉股份的產品,無法判斷其產品優劣,而從機構統計的市場份額來看,比亞迪和寧德時代毫無疑問已占到大頭,此時進入鋰電池行業時機顯得有些過晚,能否在市場份額中占到一定比例充滿未知。
對此,上述珈偉股份相關人士則認為,公司鋰電池的競爭優勢首先表現在產品充電時間和循環次數上優勢比較明顯,很好地解決了目前動力鋰電池的兩大瓶頸,同時又很好地兼顧了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問題,性價比優勢比較突出。
“產品投產后,將會把產品送整車生產商進行試車和送有關部門進行檢測,后續將根據使用和反饋情況以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逐步提升產能。”珈偉股份相關人士表示。
對于如何打開市場,珈偉股份方面則表示,其在產品的研發階段就已和國內的部分大汽車生產企業有過溝通,技術指標和性能就是根據生產企業的要求來開發,同時,項目所在地就有四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落戶如皋除了這邊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力度很大之外,更是看中了這里的銷售市場。
“開發區這邊對園區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在園區就地采購實行優惠和補貼政策,只要公司的產品性能好,在園區銷售就有更大的競爭優勢。所以,未來我們的產品銷路應該問題不大,關鍵是產品的性能要好。”珈偉股份方面坦言。
“上市公司這幾年自身的盈利也穩步增長,可以幫助解決一部分資金需求。”珈偉股份方面介紹,接下來,還可通過發行公司債券,銀行貸款等方式來解決一部分融資,也可通過成立產業基金等方式來解決。目前,公司就以上融資方式已經和相關方進行了一些接觸,達成了一些初步意向。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