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商聯汽車商會新能源汽車分會會長 李金勇
又到歲末,伴隨著一些優惠政策到期,新能源汽車在年底又迎來了沖刺期,廠商也因為擔心下一年可能會出現的政策調整,而抓緊生產和銷售的步伐。盡管今年前11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均已突破60萬輛大關,增速高居50%,但是政策推動的市場,仍對政策有著相當嚴重的依賴,明年甚至更長遠點的未來,新能源汽車政策的穩定性能否持續是大家最為關心的事情,尤其是年關歲末,大家對這一問題的關心更甚。日前,全國工商聯汽車商會新能源汽車分會會長李金勇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專訪時就強調,新能源汽車的健康發展需要持續穩定的支持政策。“政策不持續、不穩定、頻繁變化會使企業無所適從,無法做出產品規劃和發展規劃,不利于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維護政策的連貫性、持續性,也有助于政府提高公信力。”李金勇說。
每到年底都是新能源汽車政策尤其是補貼的“大考”。“回想2016年的這個時候,新能源行業經歷過同樣的事情。政府發文調整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新能源車輛面臨重新備案,2017年1月、2月成為銷售的空擋期。近段時間,‘補貼大幅度削減’、‘取消地補’這類的傳聞不斷涌出,籠罩著新能源汽車發展。”李金勇表示。
近兩年,新能源行業受益政府各種政策的積極影響,以及配套設施的完善,呈現了井噴式增長,客戶認知明顯提升,政策的引導和推動作用愈加突出。從乘聯會的統計數據中能清晰的看到。
不過,通過對市場的詳細分析,現在的新能源存在銷量集中在一線限號、限牌大城市;公戶,租賃公司銷量占比較高;同同款汽油車相比購車成本高;微型車銷量占絕對主導等一系列的問題。
乘聯會數據顯示,在純電動乘用車銷量中,微型車憑借價位低,符合顧客購買新能源汽車代步的需求,銷量占比達到了75%。按照現在網傳的“原來續航里程100-150公里的車型2萬元的補貼將被取消,原來150-200公里的補貼由3.6萬元下調為2萬元,原來200-250公里的補貼將調整為2.8萬元”政策調整,各新能源廠家或將保留現在低續航車型提高銷售價格,或將取消低續航車型,生產250公里以上車型提高銷售價格。李金勇認為,不管采用哪種方式,車輛漲價似乎已成定數,與燃油車價差的加大,會對整體新能源汽車市場,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的推廣帶來不利的影響。“如果網傳政策真的執行,將對占比較大的A0和A00級車型產生巨大影響,也可能帶來2018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受阻。”李金勇說。
自2015年4月,四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規定2017-2018年和2019-2020年補貼退坡20%和40%之后,各廠家都根據政策明確了推廣方向,加大了新能源市場的投入,新能源車輛如雨后春筍般紛紛上市,與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相契合,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然而即將實施調整后的新政策,讓很多廠家措手不及,清庫、停產、調整車型、調整政策,已經成為新能源廠家共同要面對的問題。
李金勇認為,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得益于相關政策的推波助瀾,“雙積分”的實施和逐步的成熟,將意味著新能源行業進入高速路。而從2019年開始執行的雙積分政策,規定乘用車企業的新能源汽車負積分,應當通過購買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的方式抵償歸零。且2019年的負積分可以用2020年的正積分抵償,李金勇認為,這一規定會將新能源汽車積分制度產生作用的時間向后推遲。“預計雙積分制度發揮作用將在2020年年中,這就將2018至2019年新能源汽車推廣帶來了難度。”李金勇稱。
對此,全國工商聯新能源汽車分會呼吁,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在 “雙積分”政策產生效果前,繼續執行既定的2015年4月的財政補貼政策,不要大幅削減補貼或取消地補,讓企業能夠獲得持續穩定的政策環境,從而保持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大好局面。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