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
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其高比能、高安全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整個
電池技術的創新周期我們認為大約是30年,這代鋰離子電池是1990年開始的,真正用是2000年,我們預計2030年會有一次全方位的革新,也就是周期30年,從2000年開始第一個十年主要是解決動力化的安全問題,因為鋰離子電池用于動力,第一個問題就是安全,現在還在繼續解決。”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作為長期致力于該領域研究并取得豐碩成果,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作以《高比能電池安全研究與高性能新型電池開發》為主題在新能源科學與交通電動化國際論壇上做了分享。他表示,電池的安全問題,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是電池熱失控的過程,由各種誘因過充過放等導致電池內部溫度上升,超過正常電化學反應過程,出現放熱的副反應。“副反應會加速電池溫度上升,當達到臨界點每秒鐘上升1000攝氏度,熱失控發生。熱失控發生之后,會在整個電池系統中蔓延,蔓延就像我們點燃了鞭炮一樣,導致最后的事故。”
9875.jpg
“被動安全做到了安全電池,為我們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提供新方法。我們從主動安全正在開發下一代智能電池,安全電池已經全部產業化。要產業化的就是智能安全電池,是將安全技術、智能技術全部結合起來產業化,應該在2025年。我們的全固態電池預計在2027年到2030年之間規模產業化。”歐陽明高認為,整個電池技術的創新周期大約是30年,這代鋰離子電池在動力方面應用是在2000年左右,預計2030年會有一次全方位的革新,也就是技術創新周期是30年。“從應對問題的維度來看,2000年開始第一個十年主要是解決動力化的安全問題,因為鋰離子電池用于動力,第一個問題就是安全,現在還在繼續解決。手機電池從2010年就開始智能優化了,如今的動力電池產業規模已經很龐大,降本增效的主要途徑是用智能化手段推動全動力電池全產業鏈的技術革新。第三個十年我們認為現在正在發生的是新材料的換代,也就是以固態電解質研發為核心的全固態電池,這個要到2030年才會成熟,但是現在已經開始了。”歐陽明高分析道。
值得關注的是,固態電池是當前行業賽道的熱議話題。歐陽明高表示,全固態電池在技術材料等方面盡管已經有長足的進展,但尚存安全性問題。
“全固態電池并不是絕對安全的,我們團隊第一次在國際上發表文章向大家表明全固態電池也有熱穩定性問題,也會釋氧,這是業內第一次有人提出這個問題。基于上述研究,我們進一步做了它的熱失控的機理——分析表明,有兩條失效路徑,一條是氣固反應,一條是固固反應,氣固反應就是固體跟氧氣反應,這跟鋰離子電池有點像,這條路徑我們認為是有點危險的。另外一條路徑是有某些硫化物固態電解質,但還有一些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固固反應,固固反應的溫度會比較高,都在300攝氏度以上,這個我們就認為還是可以的。”歐陽明高分析道。
為此,歐陽明高團隊建立了相應的電池安全技術體系,包括三個方面:主動安全應對各種誘因,開發產品為智能電池;本征安全主要是提高電池本身材料的熱穩定性,防止熱失控的發生,并打造全固態電池;被動安全與安全電池,包括蔓延過程、防控設計和系統開發。
資料顯示,新能源科學與交通電動化國際論壇大會由歐陽明高院士發起,eTransportation國際交通電動化期刊主辦,以科技創新為主線,以新能源科學與交通電動化的交叉融合為方向,展開深入研究討論與交流。本屆論壇由1場重磅主論壇、3場專題活動、9場主題論壇共同構成。已召開三場專題活動“應對氣候變化低碳能源國際論壇”、“第7屆電池設計與管理青年學者論壇”、“eTransportation編委與作者圓桌論壇”,引發高度關注。開幕式及主論壇,國內外院士、專家學者,以及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界、國際組織等近千名代表參會。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