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多家主流
電池企業馬不停蹄地擴產能、強產品、延鏈條、拓客戶,行業競爭甚是激烈。與此同時,原材料價格持續攀升,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不同技術路線投資布局等也給企業發展帶來一定的市場不確定性。
日前,《中國汽車報》記者專訪了蜂巢能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紅新,聽他講述如何看待當下動力電池行業的普遍壓力,以及如何應對未來的市場不確定性風險。
《中國汽車報》:你如何看待動力電池企業現在面臨的原材料漲價、缺芯等問題?
楊紅新:現在動力電池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都非常大,不過這是階段性壓力。鋰鹽正極和石墨負極因多種因素作用導致產能緊張。隨著氣溫回升,鋰的供給自然會增加,疫情有所好轉后,國外的鋰資源供應也會增加。對于企業來講,控制成本要多措并舉。除了提早鎖定買進一些原材料外,還要通過技術創新、國產原材料替代,使用新的化學體系、調整產品結構等方式,應對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
自2021年中期開始,蜂巢能源在對上游原材料鎖定、鎖量、包銷、預付等方面采取了很多行動。階段性的突發事件會導致原材料供應緊張,由于我們行動較早,目前能實現供需平衡。俄羅斯、烏克蘭供應一部分制造芯片的核心原材料,俄烏沖突爆發后,其供給有可能出現波動。
《中國汽車報》:未來,行業如果出現顛覆性技術路線會帶來什么影響?
楊紅新:未來,汽車電動化的主要動力來源肯定是鋰電池,但在一些特殊領域,部分新型材料可能實現產業化。不過,出現完全顛覆性技術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鋰電產業才經歷了20年的發展,現在僅僅是起步階段。隨著全球汽車電動化趨勢的發展,大量的資本和人才涌入,正在極大地促進創新。動力電池行業出現了固態電池等創新技術。不過,新技術的大規模應用需要與產業化結合。目前已有的技術路線具有明顯的產業化優勢,不可能突然被顛覆。其次,動力電池的使用場景正在多元化,每個場景的市場需求量足夠大,能夠容納不同的技術路線并存。
當然,作為企業要有充分的風險防范意識。蜂巢能源在硅負極、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型技術的研發和儲備上,都投入了大量資源,待技術更成熟后會擇期公布。不過,任何動力電池企業的精力都有限,應在聚焦鋰電池主業的同時,再去做新技術的探索。
《中國汽車報》:動力電池原材料的價格持續走高,完全靠企業自身消化這部分的成本壓力難度較大,市場似乎正涌動新能源汽車新一輪漲價潮。原材料價格上漲能在多大程度上傳導到車企身上?
楊紅新:動力電池供應商需要與整車企業不斷溝通協商,通過動態調整,共同承擔這部分成本壓力。如果電池企業因壓力過大發展不下去,整車企業也就沒有配套電池可以裝車。新能源汽車不可能突然提價一兩萬元,需要有一個慢慢讓市場接受,進行產品結構調整的動態過程。今年,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漲,很多整車企業在調整新車上市的節奏和車型配置。
《中國汽車報》:目前,多家動力電池企業都在布局產業鏈上下游。當這些應對市場不確定性風險的動作成為“標配”后,動力電池企業能夠勝出的關鍵將是什么?
楊紅新:2018年到現在,短短幾年時間,新能源汽車產業經歷了一系列波谷波峰的劇烈變化。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是行情不好時,企業也要堅持戰略定力,不要減少對研發的投入、對新產品的開發以及新工廠的建設,這叫做逆向思維。行業整體發展情況不好的時候,不妨做一些布局,當情況變好的時候,就能快速跟上市場高速增長的步伐。目前,蜂巢能源常州工廠的幾款動力電池都是熱銷產品,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從事動力電池開發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產品一直在進化。可能也由于這個原因,一些小企業容易掉隊。因為往往要同時開發五、六代十幾種體系配合在一起的產品,未來幾年后才會見效益,而這對企業的資源和人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動力電池行業發展到今天,競爭已非常激烈。這種競爭是全方位的,不僅體現在技術研發上,還包括生產能力、供應鏈實力,長遠看涉及企業上下游產業鏈的布局等,是一種綜合實力、體系化實力的競爭。
《中國汽車報》:蜂巢能源2025年全球產能規劃目標是600GWh。對你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楊紅新:目前,我們在建項目的產能大部分都有來自訂單的明確需求。隨著新產能不斷釋放,公司的產品結構會出現一些調整。比如,2022年磷酸鐵鋰電池的比重會增加,為了配合下游客戶相關車型上市,短刀電池的比例也會增加。而最大的挑戰是選擇技術路線。技術路線一旦選錯,很難再掉頭,投入可能會付之東流。我們已制定總體戰略,它不受短期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企業要著眼于未來更長遠的發展,同時也要考慮如何應對市場的風險。
為了應對技術的不確定性,蜂巢能源圍繞乘用車、商用車、儲能、新型車四個領域,用平臺化短刀品類產品進行覆蓋;在設備和產線投資方面,推出了AI智能制造戰略,做柔性化的高效產線設計,以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更智能化、少人化的產線設計來規避未來人工成本上漲、制造成本高的問題;為了應對供應鏈的風險,基于戰略生態投資,為這些企業做戰略賦能、產業賦能、技術賦能,讓它們可以快速成長,通過深度綁定保障供貨。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