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第十五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華泰汽車集團副總裁、華泰控股集團品牌總經理曾業輝接受了媒體采訪,以下為部分采訪內容:
主持人:新能源汽車已經由呼之欲出到得到普及,這是否是汽車新時代的到來,在新時代有哪些特征,您是如何判斷的?
曾業輝:中國汽車業經過了加入世貿以來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確確實實,不管是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發展,還是整個社會的轉型升級,我感覺都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對汽車業來說也是這樣。一是傳統車企的轉型升級已經到了新階段;第二是造車新勢力正在崛起也在迅速介入;第三個方面特征的是,新材料、新技術、大數據、智能互聯、人工智能、無人駕駛這些技術潮流的引領,讓整個汽車產業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格局,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第四個特征就是現在的汽車消費也進入了一個升級階段,這種升級表現在信息的寬泛,快速的快銷,同時用戶群體的年輕化,我們對市場的研究就需要更加的深入。
主持人:您剛才特別一個非常關鍵詞就是造車新勢力,互聯網造車,現在有蔚來、小鵬或者是曾經有樂視,您如何看待造車新勢力,如何看待樂視,它的未來會如何?
曾業輝:我覺得這些新介入的造車企業,從我們傳統車企來講,我們樂見其成,他們對整個汽車的發展,是一種新生的力量、一股新鮮的血液,特別是對智能互聯汽車、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肯定是一股推動的力量,我把它看作是一種進步的力量。拜騰、蔚來包括小鵬、威馬等等,他們都在積極努力,他們將來提供的一些產品,會讓我們的市場更加豐富,讓我們的消費者有更多選擇。同時在智能互聯、大數據和智能移動端的技術推動方面,會有一定的作用。您剛才說到樂視汽車,我首先對賈躍亭先生表示敬佩,不管將來是怎么樣一個結局,但是他的創業精神,這種執著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他介入智能互聯汽車,應該在中國是最早的一個,FF公司現在也有了一些新的轉機,我們祝愿樂視汽車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主持人:對于最近中興被拒這個事件您有什么看法?您如何看待中國制造的崛起,中國制造要走到海外,華泰是否也會有這個危機,面對這種危機如何應對?
曾業輝:說到中興事件,在美國(FBI)對中國科技企業在長期監控、中興完全透明化管理而且一直積極向美國匯報情況下,美國以中興對部分員工處罰沒有到位為借口,對中興進行毀滅性的打擊,我個人是很不認同的。這實際上是美國的一種貿易保護主義,也可以說是一種經濟霸權,他瞄準的目標是遏制中國的科技崛起,遏制中國2025制造計劃。中興事件給所有的中國企業,實際也給世界的企業敲響了警鐘:不管怎么樣發展,核心技術是買不到的,核心技術是求不來的,核心技術也是合資合不來的,在整個市場努力過程當中,還是要堅持自己創新、自主研發,要真正掌握自己的核心科技,否則終將受制于人。
作為企業來講,我們力挺中興,希望它能夠渡過這個難關。我相信全球有道義的企業,或者說有全球化格局的民眾也好、企業也好,都會支持中興的。從華泰汽車自身角度來講,華泰到今年已經18年了,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一直堅持自主努力,這在整個中國民營企業、中國自主品牌發展歷程中,這一點是可圈可點的。華泰自己做發動機,包括柴油發動機、汽油發動機,從1.5T到4.0L,做整個系列清潔的汽柴油發動機;同時它還自己研發變速箱,包括具有自主知識產權6AT自動變速箱,以及目前正在研發的8AT、9AT自動變速箱,這是值得肯定的,這方面華泰汽車一直在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主持人:最近華泰一口氣推出了四款SUV,確實迎合了中國消費市場的消費屬性和消費升級,您覺得SUV熱銷的局面還會繼續下去嗎?中國汽車消費的下一個熱點在哪里?
曾業輝:SUV應該說已經持續了十年的熱潮,這兩年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峰。SUV在中國市場這么受歡迎,這跟中國的消費特點和國城鄉道路狀況有關,跟中國家庭組成也是有一定的關系。SUV有轎車的舒適型,同時也有道路寬泛的適應性,所以很受消費者的歡迎,我覺得SUV的熱潮還會持續,只不過將來可能更智能化或者說純電動化、更時尚化,有時候會跨界一點。下一步可能會熱起來的車型,我個人判斷并不是市場目前準確的信息,中端或中高端的大七座家用MPV和大七座SUV,就是更寬敞、空間更大、舒適性更好、功能更全、座位更多這樣的車型可能會崛起。這跟我們現在的國家二孩政策放開有關,包括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更多的人想帶著家人、帶著父母出游。我們也不僅僅是帶著孩子出去玩,也要帶我們的父母出去轉一轉。
主持人:另外問一個跟您車企沒關系的營銷方面的問題,因為您也是資深營銷人,目前移動端強勢崛起,比如說在移動端這種視頻屬性的媒體,像30秒懂車迅速得到用戶和車企的認可,在新的華泰未來營銷版圖里,移動端將如何營銷,或者有其他方面的營銷變化嗎?
曾業輝:這是現在互聯網發展的深化,也是信息科技深化的表現。大家可以想見,由原來博客到后面的微博、微信,發展非常快,由PC端到移動端有一個明顯的的過渡過程,現在移動端的設備或者說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設備,它功能比較全,涵蓋通信、攝影、交流、溝通,甚至還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東西,所以這一塊傳達信息會更加及時和有個性——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每個人都可以相互獲得信息,所以這一塊必須要重視,對營銷來說更是如此。
您剛剛說的移動端的視頻發展,我覺得也是很快速的。為什么?因為現在的信息大量產生,正因為到了移動端,每個人都是信息的生產者、制造者,傳播出來的信息、每天你要看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新聞類、科技類、文化類、體育類、娛樂類或者說互動式,這種信息都是大量的產生,所以我們的消費者現在已經很難去閱讀幾千字的長篇文章,也很難有時間去看一段十幾、二十分鐘的視頻,所以現在為什么視頻越來越短,做到1分鐘、30秒。當然未來視頻也會往兩個方向發展,也不是越短越好,有一些精品的東西還是會有一定的市場,包括您剛剛說的30秒懂車,它也是新興媒體崛起的一個縮影、一個代表。
主持人:謝謝曾總,問您最后一個問題,現在共享出行或者共享汽車的出行、共享電動汽車的出行已經越來越觸手可及了,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比如說華泰針對共享電動汽車的出行有哪些舉措和計劃?
曾業輝:首先共享經濟也是中國市場催生的對世界有貢獻的一種創新,共享概念并不是最早由中國提出的,美歐市場他們先誕生了一些想法,但在中國偏偏開花結果得比較快。以共享單車為例,這幾年迅速崛起,2015年起步,真正的發展實際上從2016年到現在也就三年,迅速崛起,這種崛起給大家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性,也承載一些短途交通的功能,某種程度上緩解了一定的交通擁堵壓力,最大的價值還是最后一公里的便捷,這種創新和方式還是值得認可的,但是它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這是一個發展過程的問題。由共享單車向共享汽車、共享純
電動車發展,會有一個摸索的過程,首先可能需要跟一些較大的出行公司合作,比如說跟滴滴出行、曹操專車、軒軒出行等這樣的公司進行合作,去做一些共享出行、分時租賃等,可能會更有利于共享汽車的推廣,也更具備一定的操作性和可控性。從企業自身來說,有的企業也做了一些共享汽車的探索和努力,廠家自己在一線城市某些特別的商圈、金融圈或CBD投放一些純電動汽車,比如奧迪曾經做過這樣的事,好像寶馬和大眾也做過,用戶自行去取車,用完車歸還到指定的停車地點。當然共享汽車的挑戰比共享單車大得多,共享單車停放還是較方便的,它占用空間不大,汽車則要占用車位,另外共享汽車行駛過程當中如果產生交通問題、事故問題、保險問題等,處置起來會比共享單車問題更復雜,它的管理也復雜得多,同時這種無人管理的汽車,當然也不是純粹的無人管理,靠消費者自覺地使用和歸還,使用過程當中的損壞率如何降低,我們道德水準的約束力可能也需要提升,共享汽車的發展是一個摸索的過程。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