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嚴重依賴政策紅利。今年起,地方政府陸續調減補貼數量,由過去按國家補貼對等配比下降到國家補貼的一半。業內普遍擔心,今年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能否達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年初預測的70萬輛。
“我的市場不是一兩個城市,而是在200個,”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002594.SZ /01211.HK,下稱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說,“很多城市都沒有地方補貼,我就不要補貼了。”他在8月22日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上發表上述觀點。
新能源汽車是以扣除國家和地方補貼后的價格賣給消費者的。補貼款由車企墊付,待產品出售上牌后,企業再向各級政府領取。這一政策始于2009年,旨在幫助消費者以接近燃油車的價位購買新能源汽車,加速新能源汽車應用推廣。
補貼政策也有弊端。例如企業圍繞補貼設計商業模式,甚至通過虛假銷售騙取補貼,這一現象曾經引發監管部門審計核查風暴。又譬如,地方補貼只在新能源汽車應用推廣地區存在,同一車型在不同城市存在價格差異。
“深圳購車價格便宜,如果昆明的消費者想在本地買新能源車,他會覺得虧得慌”,王傳福舉例說。通常出現的情況是,消費者在昆明咨詢,卻在深圳下單,再把車開回去。“這導致昆明當地經銷商沒有積極性,銷售管理、售后服務都出現問題。”王傳福說。
緊湊型SUV“宋DM”于今年4月上市,比亞迪制定了“一口價”銷售策略,即無論在哪座城市,宋DM售價保持一致。按現行補貼辦法,針對宋DM這類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國家補貼2.4萬元,地方補貼按一半配比即1.2萬元。王傳福表示:在沒有地方補貼的地區,比亞迪通過讓利促銷,填平補貼價差。
據比亞迪統計,宋DM上市后,4-7月累計銷售1.2萬輛,同期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總銷量約為3.25萬輛,宋DM一款車便占比37%,7月單月銷量占比更是達到46%。
比亞迪銷售公司總經理舒酉星在媒體溝通會上稱:按照地域統計,宋DM分布廣泛,在總銷量中,京滬深三座城市合計銷量占比不足一半,“這說明新能源汽車市場可以更加廣闊”。
當前新能源乘用車銷售呈現嚴重不均衡狀態,大量銷售集中在幾個主要限牌城市。根據公安部車輛上牌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和天津六個城市新能源車銷售占全國總量比例達64.2%。已出臺地方補貼政策的省份或城市,新能源車銷量占比約為七成,上述六個城市也包含在內。
一位新能源汽車企業銷售負責人告訴財新記者,新能源汽車銷售還是主要依靠政策拉動,限牌、限行方面給予新能源汽車優待,買車又有地補的城市肯定是核心市場。但企業也意識到,未來不能完全依賴政策,還需逐步走向依靠產品力的市場化競爭。
泰博英思(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汽車行業總監孫木子認為,新能源汽車未來的趨勢必然走向全國統一市場,統一售價,而非當前的碎片化銷售。此外,在限牌城市,新能源車總量也受限制,譬如北京一年的新能源汽車牌照額度共六萬輛,所有的企業都在這幾個市場爭奪有限的份額,不是長久之計。
按照2016年年底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政策,2019年至2020年,國家財政補貼將分別退坡20%。2020年之后的政策尚未明確。行業內普遍認為,財政補貼終將取消。屆時,主流外資品牌新能源汽車也將大規模引入中國市場。
孫木子認為,國內汽車企業也需要在這幾年內進一步培養市場競爭力。
不過,車企如果以公司補貼方式替代地補,勢必要承擔資金壓力。比亞迪方面沒有透露宋DM上市后補貼消費者的總金額。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