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做手機
電池起家,到新能源汽車引領者,再到光伏儲能領域,比亞迪自1995年創立以來總是承載夢想,砥礪前行。特別是近5年,比亞迪不懈追逐“三大綠色夢想(即太陽能電站夢想、儲能電站夢想、電動汽車夢想)”,令世人矚目。
常言道,仰望星空還需腳踏實地。近5年比亞迪的成績,同樣受到業界及資本市場投資者關注。據比亞迪公開披露的財報,公司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468.54億元,到2016年的1034.70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凈利潤則從2012年的8138萬元,上升到2016年的50.52億元。尤其是,作為一家制造業公司,2015年、2016年凈資產收益率分別達10.22%和12.91%。
比亞迪也曾經歷“陣痛期”,但最終守得云開見月明,其頑強成長背后的動力是什么?還能再造輝煌嗎?
日前,比亞迪董秘李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公司始終堅持“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發展理念,將一個個夢想變成現實的根本動力就是敢于創新、堅持創新。“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曾是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的高級工程師,非常重視技術創新,現在公司員工人數約22萬,研發人員就占2萬人”。
李黔告訴記者,現在王傳福的新夢想,亦即比亞迪第四大綠色夢想——軌道交通夢想,就是公司要用“云軌”技術建設軌道上的城市,而這些以百億元計量的云軌訂單,或在未來5年再造一個比亞迪。
五年磨一劍
云軌計劃悄然出爐
走進比亞迪深圳總部大門,記者一眼便見空中分外醒目的“云軌”列車。
李黔在帶記者參觀比亞迪發展歷程展廳時特別介紹,比亞迪研制的“云軌”是通過單根軌道來支撐、穩定和導向,穿行于空中,類似于“空中小火車”,既快速平穩、噪音小,又節能環保。
據稱,過去5年間,比亞迪悄無聲息地研發出了“云軌”,成為全球第三家擁有跨座式單軌技術專利的公司。
而在2016年10月,比亞迪正式推出云軌計劃。這昭示著比亞迪的大轉身。
“今年開始,我們把汽車一部分產業鏈轉移給云軌,另一部分汽車產業鏈如電機、電池等逐步實現市場化。”王傳福日前在公司股東大會上表示,云軌將成為比亞迪下一步的工作重心。
回溯到2011年,比亞迪剛開始做公交電動化,云軌的研發也悄然啟動。而這個研發團隊,乃是從比亞迪幾個研究院中抽調而來。“當時他們沒有‘名分’,屬于‘地下工作者’。”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副總經理李云飛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2016年4月,公司發文宣布成立‘軌道交通研究院’,云軌研究團隊才有了‘名分’,云軌計劃也隨之公諸于眾。同年10月,首座‘云軌’迅速在深圳坪山比亞迪公司內部建成,首個國內自主生產的跨坐式單軌被推向市場。隨后,多個城市簽約儀式逐步啟動。”李云飛說。
為深入了解云軌市場,王傳福曾帶隊到美國、東京、中國汕頭等地實地調研。在他看來,中國城市化要治堵,需要學習東京的軌道模式。那時,他便認定比亞迪未來的規劃,就是要建設“軌道上的城市”。
據了解,云軌最顯著的一個優點是“便宜”,可以解決許多中小城市負債重重修地鐵的窘境。有數據顯示,建造地鐵一公里需耗資10億元,但建造一公里的云軌只需2億元,其造價僅為地鐵的五分之一,建設周期也只有地鐵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像汕頭這樣的城市在中國有273個地級市,這樣的中型城市不能建地鐵。273乘以400億元,蛋糕是十萬億元級。”王傳福對云軌的市場定位十分清晰。
他認為,地鐵、高鐵是大運量的交通系統,而云軌是中運量,更適合中型城市及大型城市的郊區。搶占這塊藍海,市場巨大,競爭還比較小。同時,云軌還將帶來周邊房地產的巨大增值。
“我們8年前提出公交電動化時沒人相信,但后來成為國家規劃的重點。”王傳福表示。
現在,比亞迪又開始探索一個新藍海。通過投資50億元研發云軌技術,比亞迪正式進軍萬億級軌道交通領域,為走向下一個高速成長期奠定基礎。
截至目前,比亞迪云軌項目已獲全球100多個城市客戶來訪與參觀,并與廣東省汕頭市、深圳市,安徽省蚌埠市,四川省廣安市,吉林省吉林市等多個城市達成戰略合作,訂單總額超過100億元。
“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有6條云軌線通車;明年,大概有20個城市的云軌線會通車。而且,一個城市今年建了10公里,明年可能加建20公里,同時明年我們也會有新城市的訂單。”李黔說。
李黔還預計,明年云軌訂單可達300億元,后年可達600億元,再過幾年,云軌可以再造一個或兩個比亞迪。
新能源汽車營收
將持續超過燃油車
在研發云軌的5年里,比亞迪在其它既有領域,同樣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
早在2010年,比亞迪就開始聚焦新能源汽車。王傳福堅定地認為,新能源
電動車是汽車行業的未來。
但是,當時市場還沒起來,比亞迪受到諸多質疑。許多人覺得新能源汽車是很久以后的事,認為比亞迪是在不務正業。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