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1月
電池行業鋰
電池同比增長14.1%
據工信部消費品司引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1-11月中國鋰離子電池增長明顯,完成產量42.36億自然只,累計同比增長14.1%。
生產情況
2013年1-11月,我國電池制造業主要產品中,鋰離子電池累計完成產量42.36億自然只,累計同比增長14.1%;其中11月份當月完成產量4.94億自然只,同比增長11.9%。
市場銷售
2013年1-11月,我國電池制造業累計完成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4.1%,累計產銷率達97.5%;其中11月份當月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4%。
行業效益
在效益方面,1-11月,全國規模以上電池制造企業累計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3%,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6.9%,完成稅金總額同比增長15.9%。其中鋰離子產品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4%,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2.8%,完成稅金總額同比增長45%。
電池行業整體效益惡化、處境艱難
2013年,雖然國家擴大太陽能電池內需、新能源汽車補貼等扶持政策,有力支撐了電池行業的發展,使行業保持穩定地增長,但受制于國際貿易摩擦升溫、國外需求萎縮、環保壓力增大等不利因素,電池行業增速明顯放緩,發展處境艱難。
2013年全國規模以上電池企業經濟效益持續惡化。2013年1~11月,全國電池制造行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728.50億元,同比增長11.31%。同期,完成主營業務成本3342.90億元,同比增長11.85%,主營業務成本增長高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11月,利潤總額出現負增長,全國電池行業累計完成利潤總額119.38億元,同比增長-6.86%;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僅為3.20%,同比增長-0.62%。1~11月,電池行業虧損總額快速增加,虧損額達到38.97億元,同比增長31.65%;同期虧損面同步放大,電池行業虧損面為19.69%,同比增長2.42%。
2013年中輕電池景氣指數持續在“過冷”區內徘徊是行業最主要特征。自2012年7月中輕電池景氣指數進入“過冷”提示區以來,到2013年11月已在“過冷”區間運行一年多,電池行業景氣度“過冷”的態勢明顯。
2013年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新能源汽車補貼等政策有力支撐了電池行業的發展,受益于此,2013年電池行業保持溫和增長。1~11月全國電池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與此同時,歐美市場緩慢復蘇,出口形勢也有所好轉,10月結束負增長,1~11月,全國電池行業累計完成出口額88.64億美元,同比增長2.02%。
展望2014年,在新一輪經濟改革及擴大內需政策的推動下,國內消費需求將有所增長,帶動與電池消費相關的汽車、電動自行車、手機、信息產品的增長。與此同時,國家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也將帶動太陽能電池、儲能電池、動力電池的增長。預計2014年國內電池市場需求將好于2013年,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國際市場方面,據IMF預測世界經濟2013年增長率為3.1%,2014年為3.8%,美國、日本、歐洲三地區經濟將好于2013年。預計2014年國際電池需求增長將保持相對穩定,電池出口形勢將好于2013年。
2014年我國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政策取向,新的發展將有力促進國內電池需求,同時國內消費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也將拉動國內電池消費。從國外市場看,世界經濟低迷帶來的外需下滑使電池出口增長空間繼續受到抑制;中歐太陽能電池板貿易達成妥協,可以消除太陽能電池出口斷崖式下跌,同時限制太陽能電池出口的快速增長。
2014年雖然還有勞動力成本繼續走高、人民幣升值、鉛酸電池消費稅開征的預期及節能環保要求不斷提高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但預計我國電池行業將克服困難實現穩定增長。
(責任編輯: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