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近日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國家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戰略任務和改革舉措。
《規劃》強調,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確保如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規劃》描繪了未來五年科技創新發展的藍圖,確立了“十三五”科技創新的總體目標。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躍升,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進入前15位,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與2015年相比,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高到60%,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15.6%提高到20%;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量比2015年翻一番,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
《規劃》提出建設高效協同的國家創新體系,并從培育充滿活力的創新主體、系統布局高水平創新基地、打造高端引領的創新增長極、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網絡、建立現代創新治理結構、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等六個方面提出了總體要求。努力促進各類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創新要素順暢流動高效配置,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實踐載體、制度安排和環境保障。
《規劃》圍繞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增添發展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領作用,重點強化六方面的任務部署。一是圍繞構筑國家先發優勢,加強兼顧當前和長遠的重大戰略布局。二是圍繞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培育重要戰略創新力量。三是圍繞拓展創新發展空間,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四是圍繞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建良好創新創業生態。五是圍繞破除束縛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制度障礙,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六是圍繞夯實創新的群眾和社會基礎,加強科普和創新文化建設。
《規劃》從落實和完善創新政策法規、完善科技創新投入機制、加強規劃實施與管理等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強調完善支持創新的普惠性政策體系,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和技術標準戰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等。
專欄9首提新能源汽車
規劃的第六部分“發展現代交通技術與裝備”中提出,面向建設“安全交通、高效交通、綠色交通、和諧交通”重大需求,大力發展新能源、高效能、高安全的系統技術與裝備,完善我國現代交通運輸核心技術體系,培育新能源汽車、高端軌道交通、民用航空等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電動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技術及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速列車、高中速磁浮、快捷貨運技術與裝備,發展軌道交通的安全保障、智能化、綠色化技術,研發運輸管理前沿技術,提升交通運輸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走出去”戰略支撐能力。
在專欄9中,規劃首先提到的是新能源汽車。提出要實施“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根據“三縱三橫”研發體系,突破
電池與
電池管理、電機驅動與電力電子、電動汽車智能化技術、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純電動力系統的基礎前沿和核心關鍵技術,完善新能源汽車能耗與安全性相關標準體系,形成完善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技術體系和產業鏈,實現各類電動汽車產業化。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