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新能源汽車進入家庭,如何安全使用也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
前不久,全國普遍進入雨水多發季節,多地出現了洪澇災害,甚至連北京、濟南、保定等內陸城市甚至進入“看海”模式。
在這樣的極端天氣中,新能源車究竟會不會漏電,又會給新能源車輛帶來怎樣的影響?成為很多新能源車主最為關心的問題。
新能源汽車更怕水嗎
由于車輛的特殊性,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的燃油車相比更加“在意”天氣的外部因素。
可不要小看了這一點,今年年初就曾帶給新能源汽車致命的挫傷。“新能源車在今年年初整體銷量下滑,這和新能源車產品本身出現的一些問題有一定關系。比如經過一個寒冬,有些車主感到
電池在冬天寒冷的天氣條件下衰減現象嚴重,由此減弱了潛在新能源車主春季購買新能源車的信心。”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管理部部長詹文章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說道。
由此可見,高溫或低溫、晴抑或雨,都對于處在發展狀態的新能源汽車而言,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生活常識告訴我們,雨天要遠離帶有高壓電流的東西,以防漏電、觸電。那么,新能源車雨天行駛究竟是否安全?“水是不可壓縮的流體,進入正在運轉的發動機后,會使發動機的活塞和缸體產生非常嚴重的破壞。但對于電動汽車來講,由于不存在內燃機,不用擔心進氣和排氣的問題。所以,做好防水以保證電池箱密封性,就不會像內燃機那么容易熄火,因而其涉水能力應該要高于燃油汽車。”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剛解釋說。
對于廣大消費者關心的電池等設備遇水問題,詹文章表示,電動汽車雖然沒有排氣管,但電動汽車的電池組一般放置在車體的底部,在路面積水較深時電池組可能會被淹沒,因此電池組的防水性能就會顯得尤為關鍵。新能源車在生產和研發過程中有嚴格的流程要求,許多
電動車的防護級別達到了IP67級。這個級別的防水要做到一米水深半小時不出問題,無需過分擔心漏電、短路問題。“據我所知,國內大部分車企在這一領域都做得不錯,所以從安全角度來看,雨天行駛新能源車是沒有問題的。”
此外,新能源車電池、電機等重要零部件都做了絕緣性處理,如果出現意外,車輛本身就會給出相應信號傳到整車控制器,然后切斷高壓部件,保護駕乘者與車輛的安全。
有防護也不可以“任性”開
如此,是否就可以說明電動汽車可以“任性”蹚水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電池組及驅動系統雖然采用了層層防護,但車身結構還是和一般汽車沒有太大區別,當積水超過車身一定深度后,車內還是有可能會進水的。即便新能源汽車上有諸多安全措施和防護,但專家均表示并不代表雨天開新能源汽車就萬事大吉了。
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售后總監戴澤林直言,惡劣的雷雨天氣下行駛需要格外注意,如果車輛長期浸泡在水里,由于新能源車的電池、電機接口部分防水等級不是太高,沒有全封閉,所以電子散熱孔和氣孔或會進水。如果車輛長期泡水,結果到底怎么樣就很難判斷了。
除此之外,對于關注度較低的新能源物流商用車則需要引起人們重視。詹文章建議,這類車型使用時還是要多加小心,往往這些車輛的防水性方面不如新能源乘用車。
雨天行駛切不可大意
“雨天路滑”,意在提醒人們,雨天的特殊天氣,需要多加注意。同樣,作為新能源汽車而言,也是如此。
眾所周知,雨季出行,要防止車輛涉水,應該在通過涉水路面之前多加觀察,注意其他車輛通過的情況,決定自身車輛是否可以安全通過。在車輛駛過涉水路面時,應該謹慎慢行,時刻關注水深。
戴澤林介紹了雨天安全行車的幾個要點:盡量避開立交橋下、鐵路橋下或路面下凹等易積水地段,過積水路段時要保持車輛速度不要高于20公里每小時,盡量做到勻速緩慢通過。如果積水高度超過輪胎的一半了,此時應當靠邊停車,不要強行通過。另外,雷電天氣切莫充電,包括室內,雨天過后應將車輛放置通風干燥處晾曬,讓縫隙里的水汽自然蒸發。
如果雨天駕車出行發生拋錨等事故,詹文章建議車主不要私自挪走車輛,應及時和4S店聯系。針對北京的暴雨天氣,北汽新能源提供了“雙救援”模式來解圍。
除此之外,那么雨天如何確保充電安全呢?王秉剛表示,充電槍口應保持干燥。盡量不要在雷雨天氣時露天充電,雨天充電一定要注意不要讓雨水回流到充電口。室外充電遇到特大風暴雷電天氣時,應采取避雨措施,停車時盡量選擇地勢較高處或安全位置,避免車輛底部電池浸泡在積水中。
(責任編輯: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