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談到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通知定義汽車的四個方向,即“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節能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四個方向,并詳細地談了“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發展機會,今天我們談論第二個方向“燃料電池汽車”的定位。
燃料電池汽車一直被媒體、政界重視,車企層面對燃料電池定位還在概念車探討的層面,特斯拉CEO Elon Musk甚至在紐約時報采訪時用了“A fuel cell is sobullshit”來表述燃料電池,前段時間我們多家車企談投放市場燃料電池汽車,結果遲遲動作不明,此次政府官方定位的燃料電池,還存在基礎研究階段,離批量化的應用還有較長距離。
第一、市場定位仍是基礎研發和小范圍應用嘗試
很多人知道“燃料電池”的名詞,卻未必真正了解燃料電池的概念,它并不是真正意義的電池,而是一個小型發電站,官方概念指“利用氫氣和空氣中的氧在催化劑作用下,在燃料電池中電化學反應產生的電能作為主要動力源的汽車”,我們先看看官方的市場定位。
在燃料電池銷量上,官方定位是“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進一步擴大。到2020年,生產1000輛燃料電池汽車并進行示范運行;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區域小規模運行。”
類比純電動/插電混的年產銷量100萬輛,這個累計生產1000輛數量顯得極其渺小,當然,這個數量似乎官方也不自信,因為2025年的銷量并沒有給出來,示范運營,讓一些企業、高校拿出一些試驗車輛,可能止步于這個意思,這也不能怪政府步子小,而是這塊市場的環境還沒有形成。
筆者檢索到7月9日一篇報道稱,中國的加氫站僅有兩家,分別位于上海和北京,美國市場也僅有十余個,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怎么可能讓燃料電池大范圍應用?所以,豐田在媒體上發布了很多文章稱它們的燃料電池量產車輛,應該也是小范圍的嘗試。
當然,定位的技術指標上,提到了一些應用前期的限制,包括“到2020年,燃料電池堆壽命達到5000小時,功率密度超過2.5千瓦/升,整車耐久性到達15萬公里,續駛里程500公里,加氫時間3分鐘,冷啟動溫度低于-30℃”,這些方面都是作為車輛產品應用前需要解決的門檻問題。
(責任編輯:admin)
電動汽車如何正確過冬2017-01-22 16:42
|
商用無人機用新型鋰電池問世2017-01-20 16:55
|
如何防止鋰電池爆炸 斯坦福科學家出新招2017-01-17 17:35
|
分子滅火器能防電池爆炸2017-01-16 10:42
|
萬鋼:解決電動車里程問題不能只靠加電池2017-01-16 09:56
|
2017年無人駕駛汽車將迎來7大里程碑2017-01-16 09:42
|
續航提高兩倍 韓國光科院研發新型鋰電池2017-01-13 15:26
|
石墨烯與3D打印如何顛覆鋰離子電池行業?2016-12-29 15:22
|
改進型“鋅離子電池” 電池性能大幅提升2016-12-07 10:48
|
新發現:新型太陽能電池/織物/滴電流2016-12-06 1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