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Sakti3已從Kholsa Ventures、通用汽車及其他投資方獲得了5000萬美元的研發資金。
戴森創始人兼首席工程師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一份聲明中說:“Sakti3取得了跨越式的進步,技術突破是目前的電池技術根本無法做到的。”
目前,Sakti3的鋰電池技術在處于研發階段,距離商品化還需要“數年”,戴森必然會成為技術果實的承接者,整合到自己的電器產品中。盡管戴森沒有透露詳細計劃,傳聞可能就是他家未來的無線吸塵器。
除此之外,Sakti3的鋰電池技術還使大規模量產25000美元且里程翻倍的平價電動車成為可能,這想必就是通用汽車的投資圖謀。但是,Sakti3可能會首先與戴森組隊,而把消費電子公司和汽車制造商排在后邊,因為一旦技術實現商品化,必然要進行安全測試,選擇無線吸塵器肯定比人們手里拿的智能手機或者裝有可燃材料的汽車要謹慎而聰明的多。
1500萬美元是戴森的首輪投資,未來四年預計會產生100種新家用電器。
很多電池初創公司都在努力將實驗室技術轉化成真實商品,但是一直也沒有重大突破,部分原因在于他們的原型產品是定制的,需要使用昂貴的制造技術,難以批量生產。而Sakti3的原型產品則采用了標準生產設備,經過完善升級,實現商業化的可能很大。
說到這里,還要扒一扒詹姆斯·戴森爵士,他是戴森公司的創始人,也是氣旋技術的發明家。詹姆斯現任戴森公司總工程師,主要負責戴森公司的研究、設計與開發工作,目前在福布斯世界富豪排名第318位,擁有資產價值47億美元。
有了戴森的投資并能不保證Sakti3一定能成功,眼下的成果雖然讓人小震驚,但還有太多技術細節沒有披露,制造成本也沒有說明,難保商品化不會受到材料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總之,Sakti3與戴森的合作給電動汽車業帶來了好消息,我們知道了美好的開始,也希望看得到數年后美好的結局。
(責任編輯:admin)
商用無人機用新型鋰電池問世2017-01-20 16:55
|
如何防止鋰電池爆炸 斯坦福科學家出新招2017-01-17 17:35
|
分子滅火器能防電池爆炸2017-01-16 10:42
|
萬鋼:解決電動車里程問題不能只靠加電池2017-01-16 09:56
|
續航提高兩倍 韓國光科院研發新型鋰電池2017-01-13 15:26
|
石墨烯與3D打印如何顛覆鋰離子電池行業?2016-12-29 15:22
|
改進型“鋅離子電池” 電池性能大幅提升2016-12-07 10:48
|
新發現:新型太陽能電池/織物/滴電流2016-12-06 17:21
|
開新能源車 不要虐電池2016-08-08 14:41
|
電池開發進入納米時代2016-08-08 1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