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歐盟宣布對中國的光伏企業進行反規避調查,指責中國的光伏企業不遵守中歐光伏的價格承諾。事實上,歐盟在指責中國的同時,自身卻并沒有遵守中歐簽訂的多晶硅進口價格承諾。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中國自德國進口多晶硅量創歷史新高,環比大幅增加了24.8%達到3667噸,占4月份總進口量的33.7%。其中,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達1871噸,占自德國進口總量的51%。這也意味著,當歐盟指責中國違反雙方達成的光伏價格承諾時,自己也沒有遵守與中國達成的多晶硅價格承諾,嚴重沖擊了國內的多晶硅企業。
歐盟違反多晶硅價格協議
在2014年1月24日,我國商務部公布了對自歐盟進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裁定原產于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存在傾銷,中國多晶硅產業受到實質損害。
其中,在初裁中,作為歐盟第一大多晶硅生產商德國瓦克公司的被裁定的反傾銷稅率為21.8%,反補貼稅率為10.7%,合計達32.5%。
為此,在2014年3月14日,德國瓦克公司向中國貿易救濟調查機關-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遞交了價格承諾書。
最終,中國與歐盟關于多晶硅反傾銷糾紛,以限制多晶硅進口數量和價格的價格承諾給予解決。
不過,在實際實施中,來自歐盟的企業卻并未按照價格承諾進行對中國出口多晶硅,"中歐的光伏價格承諾與中歐之間的多晶硅價格承諾其實并不對等,因為光伏的價格承諾是歐盟要求中國企業若改變生產地,必須向歐盟報備,并繼續嚴格執行價格承諾,但是多晶硅價格承諾設定的條件寬松一些,這并不平等。" 江蘇一家大型多晶硅制造商呂姓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取的材料顯示,從2014年5月1日瓦克公司開始履行價格承諾以后,有多筆原產自德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的進口價格明顯大幅低于同期平均進口價格。
其中,在2014年6月,寧波一家太陽能公司從德國進口了8.6噸多晶硅,進口價格為11.73美元/公斤,這個價格明顯大幅低于當月德國多晶硅的平均進口價格24.22美元/公斤,也明顯大幅低于當期瓦克公司的公開報價,所以基本可以確定該價格低于瓦克公司當期承諾的價格。
同時,海關進出口的數據顯示,在2014年5月,另一家來自浙江的太陽能公司從德國進口6.5噸多晶硅,價格為15.4美元/公斤,而當月德國多晶硅平均進口價格為23.98美元/公斤。
對此,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上述數據說明德國企業涉嫌違反價格承諾沒有得到糾正,導致德國多晶硅大量進口中國,價格承諾執行以來,進口有增無減,價格隨意漲跌。"
通過加工貿易規避反傾銷
除了德國之外,我國多晶硅另外兩個進口國,分別是美國和韓國,這兩個國家也分別對我國實施的多晶硅反傾銷上面大做文章。
來自海關4月份的數據顯示,,當月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為10897噸,在上月破萬噸的基礎上環比再增加5.8%。在光伏用料的傳統淡季,今年1月份至4月份,我國累計進口卻高達38061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了29.4%。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占據中國市場,來自韓美兩國出口到中國的多晶硅價格,從去年4月份的22.51美元/千克降到今年4月份的19.67美元/千克,降幅達到12.6%,其中韓國多晶硅價格更是低至17.07美元/千克。
針對4月份多晶硅進口量的持續上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分析認為:當月,我國自韓、德兩國的進口量占總進口比例為68.4%,因此,從這兩國進口總量居高不下是導致多晶硅進口量持續過萬的主要原因。其二,4月份自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量為1445噸,占當月自美國進口總量的91.2%,可見,盡管美國企業的稅率都在50%以上,但實際上絕大部分通過加工貿易渠道進口規避反傾銷稅;其三,來自我國臺灣等轉口多晶硅占比逐漸增大,4月份從這些地區進口多晶硅1851噸,環比大幅增加26.9%,占總進口量的17.0%。
對此,上述呂姓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美、韓等國,通過加工貿易出口多晶硅到中國市場,實際上規避了中國對多晶硅進口的反傾銷稅,讓我國針對上述各國采取的的反傾銷措施成為擺設。因為在加工貿易的保護之下,國外多晶硅出口到中國,不但可以規避懲罰性關稅,同時還可以免繳一般貿易4%的常規關稅。"
而在趙玉文看來,這對于國內的多晶硅企業沖擊非常大,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歐盟企業外發價格承諾,同時韓美兩國也在降低多晶硅出口價格,將會進一步拉低國內市場價格,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國內多晶硅企業庫存高企,虧損面擴大。"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