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顧全球態勢,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發展的一種趨勢。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總銷量達到50.7萬輛,而據樂觀預計,2017年有望沖擊80萬輛的目標,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十分廣闊。而瞄準這一風口,傳統車企正緊鑼密鼓地布局著,不少互聯網公司也不落其后積極謀劃。
我們都知道,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組成部件,長久以來受到市場和政策的雙重加持,作為消費者關心焦點的續航里程參數也與之有關。據統計,2016年國內汽車動力電池產量為30.8GWh,同比增長82%。經過產業政策頻繁調整的2016年、邁入2017年后,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鋰電池行業現狀是如何的?市場競爭激烈之下,烽煙四起,誰又能沖出重圍?
談行業現狀
新能源汽車銷量下跌 動力電池企業壓力大
根據乘聯會2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國內新能源乘用車2017年1月份的銷量僅為5423輛,環比暴跌87%,同比下跌61%。1月份向來被認為是汽車銷售淡季,但如此“斷崖式暴跌”正常嗎?業內專家大多認為,這與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被推翻重審、元旦前后才出臺新版補貼政策有關。
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推翻2016年發布的五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意味著2193款車型都需要重新核定通過后才能進行銷售。直至2017年1月23日,工信部才公布了目錄重申之后的第一批新能源車推廣目錄,該目錄僅包括了185款新能源車型,還有眾多“冰封”車型處境尷尬。而行業引頸久盼的新版補貼政策于去年12月30日才公布,2017年國家補貼退坡了約20%,地方補貼更是被規定不能超過國補的一半。很多地補政策沒有及時更新,此時購車不能享有地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進而拉低了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整體銷量。
事出有因,業內專家認為市場渡過適應期后,新能源汽車銷售情況將恢復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補貼政策首次將電池能量密度作為一項參考指標: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系統的質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對高于120Wh/kg的按1.1倍給予補貼;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要高于85Wh/kg;專用車裝載動力電池系統質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這使得動力電池企業在承受下游車企降價要求的同時,還需強化提升產品的能量密度。上游方面,部分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亦加重了成本負擔。中游的動力電池企業受兩面夾擊,利潤不斷被壓縮,可謂壓力山大。
而此前的《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年)(征求意見稿)將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產能的門檻提高至8GWh,國內能達標的動力電池企業屈指可數。擴產運動刮遍整個行業,2017年的動力電池產能預計能達到170GWh,是實際需求量的7倍以上,然而高端產能仍供不應求。這種產業的結構性過剩和市場“馬太效應”都愈發明顯。毫無疑問,國家正在倒逼行業發展,各項政策疊加,未來將達到行業“洗牌”的效果。
那么,有哪些動力電池企業可以經得住這場洗禮呢?
看企業排名
逐鹿動力電池市場 誰堪大任執牛耳
銷量向來可以最直觀地體現一個企業的實力。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對國內44家動力鋰離子電池企業2016年度的產量、銷量和銷售收入進行了統計分析,于2月初公布了20強企業名單。不難發現,位于榜單前列的大都是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第一梯隊企業。這是一家極具創新意識和長遠目光的企業,在2016年度中國動力鋰離子電池銷售收入和銷售量20強企業兩大榜單中皆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
表一、2016年度中國動力鋰離子電池銷售收入20強企業
表二、2016年度中國動力鋰離子電池銷售量20強企業
據了解,公司成立于2002年,總部設在廣東深圳,目前與一汽集團、東風汽車、山西大運、上海申龍、廈門金旅、中國重汽豪沃和九龍汽車等國內車企都有著密切的合作。2016年,勵精圖治實現跨越式發展,動力電池全年銷量達到2.53GWh,在國內排名第三、全球排名第四(超過第五名的LG化學)。另外,已經在安徽銅陵、十堰、荊州、唐山、渭南等生產基地相繼投產,產業布局藍圖宏大,2016年底的電池年產能更達到12GWh,體現了強勁的市場競爭力和深厚的企業實力。
2016年這份傲人成績單的背后,寫滿的都是明確的市場戰略、清晰的商業模式、良好的品質保障以及堅持不懈的技術攻堅。另外,長久以來一直堅持生產磷酸鐵鋰電池,此次也獲得了肯定,位列磷酸鐵鋰動力鋰離子電池榜單第三。
表三、2016年度中國磷酸鐵鋰動力鋰離子電池銷售量10強企業
細看這三個榜單,位列前排的動力電池企業莫不是在兢兢業業地深耕行業。如果國內再多一些如比亞迪和CATL這般富有遠見和創新力的企業,我們離“彎道超車”夢想是不是會更近一些?執牛耳者當如是。
(責任編輯:王杰)
【報名開啟】第二屆中國(嘉善)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與應用論壇2019-11-07 16:50
|
優美科總投資30億元鋰電池材料項目落戶廣東江門2017-03-14 17:56
|
南都電源2016年車用鋰電池營收2.2億元 加大三電系統整合2017-03-14 13:02
|
時代萬恒定增募資3.5億收購九夷能源,切入二次電池行業2017-03-14 12:58
|
鋰電池回收得抓緊技術研究2017-03-14 11:20
|
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和恒天集團共同研發和推廣新能源車2017-03-14 11:17
|
京威股份:對外投資設立寧波京威動力電池有限公司2017-03-13 14:19
|
德賽電池預計2017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55%-95%2017-04-07 09:35
|
斥資3.5億 特斯拉在超級電池工廠生產電機2017-01-19 14:42
|
寧德時代300Wh/kg電池能量密度項目啟動 2020年產業化應用2017-01-18 1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