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是冀中能源和中海油的合資企業,其中前者控股51%,后者通過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持股46%,這二者都是國企。金牛是中國鋰離子
電池電解液領域的代表性企業之一,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六氟磷酸鋰的國產化,打破了日本企業的壟斷。
目前,金牛的六氟磷酸鋰年產能1000噸,所產六氟磷酸鋰基本全部自用。2014年,金牛的電解液出貨量約4700噸,排在廣州天賜(含東莞凱欣)、新宙邦、國泰華榮之后,位列中國第四;主要客戶有天津力神、三星SDI天津生產基地、索尼、比克、光宇、捷威動力等,正在開拓LG化學和國軒高科這兩大客戶;公司2014年實現營收2.3億元(含稅,不含稅則為1.8億元),利潤2400萬元。
2014年開始爆發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確實帶動了對動力鋰離子電池的巨大需求,也在影響著市場關系的變化:以前是電池企業找車企,而2015年以來情況發生了顛倒,車企滿世界找電池。寧延生也認為現在鋰電確實很熱,金牛沒有理由不去追逐這股熱潮,但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企業光忙乎不賺錢,這是很傷腦筋的事情。
寧延生表示,雖然電解液的市場需求在快速增長,但似乎市場供應的增長更快,一些電解液廠商的產品報價比金牛明顯要低(有的甚至要低30%),這直接導致金牛對核心客戶的維護越來越困難。對于這個問題,寧總表示可能存在兩方面原因:一是金牛目前的產品缺乏技術優勢,核心競爭力不強,電池企業可以用金牛的電解液,也可以用其他廠商的;二是相對于產品利潤而言,一些電解液上市公司似乎更為看重市場份額。
針對核心競爭力問題,寧延生表示,2013年之前,由于有六氟磷酸鋰,金牛的日子非常好過,每年可以給兩大股東上交幾千萬的利潤。但是,這兩年六氟磷酸鋰價格大跳水,降到了8萬多元一噸,鋰鹽已經不行了,原有的核心競爭力已不復存在,迫切需要尋找新的核心競爭力。金牛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建立在持續不斷的技術進步的基礎上。
寧延生透露,金牛已把新的核心競爭力的建設工作放到了5V級電解液技術開發上。5V級電解液技術開發的難點在于尋找新的合適的鋰鹽,現有的六氟磷酸鋰在4.5V以上會發生分解,是不合適的。目前,金牛已找到這樣的新鋰鹽,開發出了與5V級鎳錳酸鋰正極材料配套的電解液,可使電池試制品實現約300次左右的循環,但是,對于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而言,這樣的循環壽命明顯不夠,還需要進一步的技術攻關。
對于金牛如何與廣州天賜、深圳新宙邦這樣快速發展的上市公司競爭,寧延生也給出了明確答案:金牛要實施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第三方,改變公司股權結構,擁抱資本。公司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走這一步。
對于目前高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寧延生表示出了一絲擔憂。他認為,大躍進式的發展一定會影響到產品質量。現在大家的汽車動力電池提的口號都是質保5年,實際上能做到5年質保的并不多,有的也只能做到兩三年。如果兩三年后遭遇到汽車電池的大批量退貨,對行業的影響會很大,優秀的企業也會因此而躺槍。
在金牛的廠區內,停放著幾輛江淮iEV2電動汽車,主要供員工上下班使用,同時也為收集電動汽車試運行的實證數據。根據寧延生的介紹,這批iEV2搭載的是天津力神的18650電池,續航里程大約100公里。這些車輛都已經運行了2年,每輛車都差不多跑了2萬多公里,尚未發現任何問題。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