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火的一塌糊涂的共享經濟,吸引了大批資金入場。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提供給《證券日報》記者的數據,截止到2017年12月末,共有190家共享經濟平臺獲得投資,投資金額達1159.56億元。其中,交通出行領域投資事件達177起,共享單車領域融資金額達258億元。
雖然共享經濟領域風口依舊,但行業已逐漸向洗牌轉變。
上述研究中心分析師陳禮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共享經濟優勢在于通過提高供給效率以刺激消費者進行消費。共享經濟不同于傳統市場,共享經濟作為一種共享,是對傳統經濟的一種顛覆。共享經濟要創造新的業態、新的服務、新的場景、新的用戶習慣,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他同時認為:“共享經濟的出現對于監管方面、用戶習慣方面、市場接受方面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該市場在資本的助推下迅速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問題。資本的催熟導致共享經濟尚未發育完全。”
共享單車 委身“巨頭”之下
2017年8月份,永安行在上交所上市,并被媒體稱為“共享單車第一股”。但截至目前,共享單車唯一成功上市的公司僅有永安行一家。此時距離共享單車“燒錢”大戰開始不過兩年光景。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國內共有77家共享單車企業,累計投入了2300萬輛共享單車。其中,2017年共享單車領域融資金額達258億元。其中僅摩拜單車以及ofo單車兩家融資金額約為155億元。
2017年下半年,共享單車開始洗牌。《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在已經爆出問題的共享單車平臺中,融資失敗及資金鏈斷裂成為主要原因。
隨著摩拜被美團收購、阿里巴巴加碼ofo、滴滴接管小藍,不能回避的事實是,共享單車領域的頭部公司基本成為巨頭生態中的一枚“棋子”。
陳禮騰認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燒錢’進一步加劇。致使平臺不得不委身巨頭之下。”
共享汽車成投資最高領域 融資額達764億元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監測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共有190家共享經濟平臺獲得投資,投資金額達1159.56億元。其中,共享汽車以764.59億元的融資金額成為2017年度獲投金額最高的領域。
共享汽車的火爆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去年8月8日,交通運輸部、住建部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分時租賃發展”,將共享汽車納入城市交通出行體系,并要求各地政府部門建立健全配套政策與措施。
根據媒體報道的公開資料,2017年上半年,共享汽車行業中小二租車、巴歌出行、一步用車和京魚出行等企業完成了新一輪融資。
進入2017年下半年,共享汽車領域的融資節奏明顯加快,融資金額也逐漸增多。其中,Pony-Car、Gofun、TOGO途歌等共享汽車品牌新一輪融資的金額都突破了1億元,PonyCar的C輪融資金額更是高達2.5億元。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和資本宣布進入該領域。
一汽轎車不久前就曾連發三份公告,宣布分別與貴安新區管委會、貴安新區摩拜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與貴安新區新特電動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簽訂合作生產框架協議,這意味著一汽轎車開始挺進共享汽車領域。
此外,力帆集團旗下新能源共享出行平臺盼達用車正式宣布進駐廣州,首批試運營上線1000臺純電動共享汽車。廣汽發布公告擬與蔚來汽車合作,有意在分時租賃、車輛共享等運營領域合作并擬成立合資公司。此前北汽、上汽、吉利等都已經開始了在共享汽車領域的布局,甚至包括寶馬、奔馳等豪華車品牌也都開始了自己的共享汽車項目,原本由互聯網企業主導的共享汽車行業有了新氣象。
有調查數據顯示,共享汽車的潛在市場規模將會達到1.8萬億元左右,預期出行需求達到3700萬次/年。
但與共享單車類似,在“紅火”的共享經濟背后,倒在時代浪潮中的共享汽車企業卻不在少數。
2017年10月份,曾經擁有500輛寶馬i3等高端車的北京共享汽車公司EZZY突然宣布公司解散。同年還有友友用車宣布停運;而在更早的2014年,成立不足一年的共享汽車平臺CoCar宣布停止服務。與共享單車相比,共享汽車面臨的問題可能要復雜得多。
目前,共享汽車雖未出現大面積倒閉、洗牌現象,但巨大的融資額市場前途仍然未知。友友用車創始人李宇曾對媒體表示:“共享汽車目前難盈利,費用完全不能打平成本。”
除此之外,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等共享經濟資本也在瘋狂“吸金”。但伴隨的也有很多共享企業因缺錢而倒下。
共享經濟發展 致共享資源閑置
“在出行、空間等細分領域的共享經濟被挖掘后,供需雙方迅速增長,使得這些領域的共享經濟迅猛發展。但是,這樣的共享經濟造血能力脆弱,在野蠻生長的同時,引發惡性競爭,一旦資本停止輸血,共享企業就難逃倒閉厄運。”小小金融CEO劉小峰認為。
投之家CEO黃詩樵對記者表示:“粗略估算僅共享單車企業的倒下就已有約百億元打了水漂。”
陳禮騰對本報記者表示: “不論是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其中較大的缺點就是前期投入成本過高,投入的資源尚未得到優化配置,造成了共享資源的大量閑置,這與共享經濟的初衷相悖。真正的共享經濟是將閑置資源進行高效利用,很顯然目前很多平臺尚未做到這一點。共享經濟是對技術要求十分高的一種模式,企業通過海量的數據分析運算,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而這些的實現,還需要時間。”
投之家CEO黃詩樵表示,“共享經濟前期都依靠大額補貼,來迅速搶占市場,但隨著市場環境的日趨激烈,企業只有通過不斷的大額補貼來維持當前的市場,一旦補貼取消大部分客戶將轉投別家企業。共享經濟作為同質化非常高的行業,客戶粘性差,市場基礎脆弱。除了背靠的資本實力外,能否真正解決市場需求痛點也是關鍵點。”
“共享經濟最終要回歸商業本質,需靠更好的服務、技術、產品來構建更深的市場護城河。”劉小峰最后表示。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