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葡股份(000839.SZ)擬27億元對價并購控股股東旗下鹽湖資產的消息,在碳酸鋰因新能源產業站上風口的背景下,再次將鹽湖提鋰推到了聚光燈前。
中葡股份此次并購劍指
電池級碳酸鋰,
電池級碳酸鋰作為動力鋰電池的核心材料,近幾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火熱,價格水漲船高。不過,我國鹽湖提鋰長期以來因鎂鋰比高、成本高的特點,導致難以實現商業化,此前不少意圖挖寶鹽湖的公司也都鎩羽而歸。
從中葡股份收購標的的資產狀況來看,鹽湖提鋰似乎已經實現了技術突破,標的資產也已經給廠商供貨。不過,鹽湖提鋰距離大規模產業化,產能完全釋放還面臨不少挑戰。勁邦資本合伙人王榮進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鹽湖提鋰未來產業化的問題不大,關鍵是產能釋放,很多因素疊加影響產能擴大,比如供電、公路等基礎設施是否完善等將會影響技術成熟度、產品穩定性方面的提升。
電池級碳酸鋰站上風口
近日,中葡股份公布其擬以超27億元的對價,收購控股股東旗下鹽湖資產——青海中信國安鋰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國安鋰業)。
隨著燃油汽車禁售時間表等消息層面的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似乎已經是大勢所趨。
動力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頗受資本市場關注,其中碳酸鋰作為動力鋰電池的上游材料,其價格從2015年底就開始大漲。
安信證券研報稱,青海鹽湖的鋰資源儲量居全國首位,占世界鹽湖鋰資源儲量的1/3,其中察爾汗鹽湖、(東、西臺)吉乃爾鹽湖、一里坪鹽湖、大柴旦鹽湖4個鹽湖鋰資源相對富集。國安鋰業正是布局在西臺吉乃爾鹽湖。
此次并購中,國安鋰業許下了高額業績承諾,在2017年7月到2020年三年多的時間里,其要實現凈利潤總計7.31億元。
而由于國安鋰業并非上市公司,在公告中中葡股份僅公布了其未經審計的模擬財務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安鋰業實現凈利潤1700.11萬元,去年實現凈利潤4327.58萬元。
根據中葡股份公告,并購之后預計形成年產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和年產40萬噸級鉀肥產業布局。
1萬噸的產能在行業內不容小覷,但曾擁有西臺吉乃爾鹽湖的中信國安在該地布局碳酸鋰多年,其發展過程并非一帆風順。
2016年12月份,中信國安公告稱2016年日常關聯交易金額超出了預計范圍,原因就在于碳酸鋰供需震蕩之下,中信國安子公司由于業務需要與青海國安簽署了碳酸鋰采購合同。
不過,就上述交易,中信國安董秘辦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購的一小批次在質量方面達不到我們的需求,所以這筆關聯交易實際上只執行了一點,后續沒有再執行。”
根據中葡股份公告,中信國安集團旗下公司與國安鋰業的碳酸鋰交易額去年為1402.22萬元,今年上半年為1161.03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國安鋰業何時拿到最具價值的采礦權還存不確定性。2015年6月,青海國安將西臺吉乃爾湖鋰礦采礦權抵押給合眾資產,目前采礦權仍處于凍結狀態。
其實除國安鋰業外,受采礦權影響的公司還有不少,例如在今年8月,西部礦業(601168,SH)計劃并購包括鹽湖提鋰的相關資產,但因為收購標的青海東臺吉乃爾鋰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采礦權證取得時間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而終止。
鹽湖提鋰存產能釋放是關鍵
目前主流的提鋰技術有礦石提鋰和鹵水提鋰兩種,國內鹽湖鹵水提鋰雖然技術已有突破,但產能釋放一直是行業難點。
在國外,鹽湖提鋰以其成本低頗受青睞。安信證券分析稱,不考慮自有礦產的情況下,目前礦石提鋰的成本在5.5萬元左右。鹽湖提鋰由于不需要類似礦石提鋰的煅燒過程,成本僅在2~3萬元,鎂鋰比較低的海外鹽湖甚至提鋰成本在2萬元以下。雖然鹵水鋰運輸成本較高,但綜合成本還是比礦石提鋰低很多。
國外鹽湖提鋰的快速發展,讓國內眾多資本對鋰資源豐富的青海、西藏眼饞不已,國安鋰業也是其中重要參與者。
不過在國內,鹽湖提鋰卻因其開發難度大導致成本過高又讓很多廠商望而卻步。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內鋰礦提鋰廠商在西藏等地也有鹽湖儲備,但沒有開發。
主要原因是鹽湖提鋰存在很大技術瓶頸,提取出來的鋰資源質量和穩定性不及鋰礦;并且提純難度大,鹽湖雜質多,生產出來的產品不能滿足下游高端客戶需求。
中國有色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秘書長張江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國內鹽湖提鋰技術已經取得一些突破,產量今年也有所增加。而勁邦資本合伙人王榮進認為,鹽湖提鋰技術在去年底今年初已經有了很大提升,大障礙已經突破,問題的關鍵是產能釋放。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