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環壽命長等優勢,近年來,固態
電池受到市場關注,甚至被認為可以取代鋰離子
電池。但成本、技術等難題阻礙了固態電池的量產。于是,不少車企和電池產業鏈企業將目光瞄準了其折中方案——半固態電池。
蔚來官微在12月17日晚間宣布,已完成150kWh半固態電池的續航挑戰,搭載該款電池的蔚來純電動轎車ET7最終行駛了1044公里,行駛總時間為12.4小時。
蔚來李斌表示,蔚來150kWh 電池是目前全球量產能量密度最大的電池包,電芯能量密度達360Wh/kg,能夠適配蔚來所有在售車型。
資料顯示,蔚來的半固態電池供應商為衛藍新能源。2022年年底,衛藍新能源的車規級半固態電池下線;2023年6月,衛藍新能源將其交付蔚來。
12月12日,蜂巢能源推出全球首款方形半固態電池——二代果凍電池,該電池采用二代果凍電解質技術和一體化復合正極技術,突破了方殼中高鎳摻硅體系膨脹瓶頸,目前已經完成A樣開發。
11月,重慶兩江新區2023年四季度項目集中開工暨竣工投產活動在太藍新能源重慶二期項目施工現場舉行。二期項目規劃產能2GWh,以生產乘用車動力電池為核心,兼顧小動力、儲能等使用場景。值得注意的是,太藍新能源于2022年建成、投產了首座固態電池工廠,成為業內首家實現量產半固態電池的企業。
10月12日,比克電池首次發布半固態鋰電池系列產品,兼顧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的同時,滿足極致安全性能。
贛鋒鋰業表示,目前公司主要以半固態電池為主,如果有車企相應配置這種電池,公司也有望增加相應產能。
與此同時,半固態電池的裝車步伐也在加快:
蔚來、 賽力斯已量產半固態電池車型。
東風汽車已推出半固態電池的嵐圖“追光”車型。
今年11月,孚能科技宣布,搭載其半固態電池的遠航Y6正式下線。
福田汽車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半固態電池目前已進行技術研發及搭載測試。
恩捷股份半固態項目已開始商業化落地,三合公司正在投建,同時也在積極推進固態電池相關研發工作。
上汽集團在互動平臺表示,2024年起半固態電池將在公司不同車型上實現量產應用。公司表示,通過明后年半固態電池在不同車型上的量產應用,上汽將實現半固態電池產品和工藝的快速迭代,在安全性能更高、能量密度提升的同時,實現動力電池成本下降近30%。
長安深藍2025年將會量產搭載半固態電池的車型······
此外,億緯鋰能、中創新航等頭部電池企業也已入局半固態電池賽道。
國外企業方面,韓國LG新能源今年10月宣布將在韓國本土建立半固態電池基地,并計劃在2026年實現半固態電池的商業化;12月13日,美國電池開發商SES宣布與一家車企正式簽署鋰金屬電池B樣品協議。
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30年國內半固態+全固態電池出貨量251.1GWh,對應2022—2030年將增長近86倍。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報告則預測,2030年全球半固態+全固態電池出貨量將超500GWh。
EVTank在《中國固態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年)》中指出,2022年以來,固態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尤其是伴隨著以衛藍新能源和贛鋒鋰電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的半固態電池的量產裝車,標志著半固態電池在2023年實現了經濟學意義上的產業化。
EVTank在白皮書中分析,以日本和美國等為代表的海外企業布局固態電池較早,包括豐田、松下、Solid Power、QuantumScape等均以全固態電池為發展目標,其產業化進展相對緩慢。以衛藍新能源、清陶能源和贛鋒鋰電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則選擇了產業化較為容易的半固態電池作為過渡階段產品,推動了半固態電池的產業化發展。
中信證券認為,固態電池兼具安全和能量密度優勢,隨著半固態電池裝車逐步取得進展,全固態電池未來可期,隨著固態電池產業鏈降本和產業化程度提升,固態電池各環節將充分受益。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