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動力
電池回收產業成為各方關注的又一新賽道。日前,又有企業對該領域加碼!
博世科發力電池回收
11月23日晚間,博世科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調整公司組織架構及機構設置的議案》,為滿足公司業務發展及戰略規劃的需要,擬新增設立鋰電池循環利用事業部。
據悉,博世科成立于1999年,2015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作為擁有核心技術的綜合環境服務提供商,業務領域重點為工業環境治理、城鄉環境、土壤環境修復、固廢處置與危廢處置、智慧環衛、環境服務業等。
近年來,博世科在鞏固傳統領域業務優勢的同時,積極拓展在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布局。
2022年8月10日晚,博世科在公告中表示,近日,公司與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整合優勢資源,共同推進在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內的深度合作。
公告提到,博世科依托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科研平臺,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廢舊鋰電池濕法資源化綜合利用的核心技術體系。該協議的簽署,有利于公司推進基礎研究成果的產業化轉換,進一步拓展固廢處理領域的細分業務,并與公司現有的固廢處理處置板塊產生協同效應。
2022年8月19日晚,博世科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與廣西汽車集團共同簽署了《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整合優勢資源,共同推進在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內的深度合作。
同在2022年8月,博世科宣布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廣西科清環境服務有限公司作為項目實施主體,投資新建2萬噸/年廢舊鋰電池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約1.41億元。
2022年10月,博世科與印尼永慶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在退役鋰離子電池和電池廢料的回收及再生利用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動國內外廢舊鋰電池回收利用向清潔、低碳、高效和合理的再循環生產方式轉變,以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投資回報。
同在2022年10月,博世科還與國軒高科的控股公司柳州國軒共同簽署了《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在新能源電池回收領域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推進該領域產教融合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2022年11月,博世科與華友鈷業子公司廣西華友新材料有限公司簽署了《新能源電池材料回收利用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在新能源電池回收領域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推進該領域產教融合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2023年7月13日,博世科董事會終止在廣西北海投資建設2萬噸/年廢舊鋰電池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同時,公司計劃擬在安徽省寧國市重新構建與規劃廢舊鋰電池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擬計劃先行建設3萬噸/年廢舊鋰電池資源化綜合利用生產線,其中,處理廢舊三元鋰電池芯和正極片廢料,折合廢舊三元鋰電池芯2萬噸/年;處理廢磷酸鐵鋰電池芯和正極片廢料,折合廢舊磷酸鐵鋰電池芯1萬噸/年。
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超千億
據了解,動力電池被稱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根據其平均壽命推算,動力電池即將進入退役高峰期。據央視財經新聞報道,截至2022年底,新能源汽車累計報廢51萬輛,報廢動力電池24.1萬噸。
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增長,帶了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的需求的增長。民生證券的研報稱,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大規模裝機啟動于2017年,預計在2023年將迎來動力電池回收的放量期。根據行業測算,到2030年,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預計可達1406億元,比2022年實際市場規模增長近9倍。
《中國鋰離子電池回收拆解與梯次利用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中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實際回收處理的廢舊鋰離子電池僅為41.5萬噸,遠低于當前的行業產能。
白皮書還提到,預計到2030年,隨著大量的汽車動力電池進入到回收利用環節,中國鋰離子電池回收量將達到602.8萬噸,其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看中了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的巨大潛力,企業紛紛加碼該領域。11月25日,杰瑞股份全資子公司杰瑞環保與蜂巢能源全資子公司藤青青再生資源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國內外退役鋰電池資源化循環利用領域開展合作建站。
杰瑞股份相關人士表示,未來三年,雙方將攜手開展國內外退役電池處理項目的建設運營,輻射國內華東、華中、西南、華北地區,以及歐洲中西部地區,打造行業標桿項目。
而11月17日,杰瑞環保剛剛與萬華化學集團電池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建工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國軒循環科技有限公司、Ukrenego公司、Shinwoo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在退役鋰電池資源化處置工廠建設、退役鋰電池破碎回收項目建設、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環境治理、設備研發與制造等領域達成廣泛合作。
寧德時代近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已經布局了電池回收業務,擁有領先的回收技術,鎳鈷錳回收率達99%以上,鋰回收率達90%以上。隨著新能源車保有量增長和電池拆解回收技術的進步,未來動力電池退役及回收將成為電池材料來源的重要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動力電池回收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行業仍存在制度不完善、市場“小、散、亂”作坊式現象嚴重等問題。政府和地方為了發展和規范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陸續發布了多個政策和文件:
11月20日,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對《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第五批)進行公開征求意見。第五批白名單共涉及68家企業,其中,45家為梯次利用企業,20家為再生利用企業,3家為綜合利用企業。加上此前已發布的4批名單,國內動力電池回收白名單企業數量已達到156家。
11月2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公開征求《深圳市促進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告,通告中指出為推動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化規范化發展,將加大對電池回收利用企業建設項目用地支持。鼓勵電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項目建設,對納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的企業示范項目,按照經核定總投資的20%,給予最高3000萬元資助。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更多企業的入局,以及國家和政府的支持,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將成為新的藍海!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