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企業陸續發布2023年半年報,其中很多提到了在
電池回收領域的進展。通過業績的變化及在
電池回收產業的布局,可以分析出電池回收產業的未來趨勢,接下來就來了解一下:
01
多家企業上半年加碼動力電池回收
·浙富控股正在積極布局動力蓄電池回收拆解方面的處置市場
8月24日晚,浙富控股發布2023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3.54億元,同比增長19.86%;實現凈利潤7.48億元,同比增長13.94%。
半年報顯示,目前,浙富控股正在積極布局動力蓄電池回收拆解單位產生的廢液、廢渣等危險廢物的處置市場。公司已經通過環評批復的與汽車鋰電池材料級別相關的產能規劃包括:1.5萬噸精制硫酸鎳(Ni≥22.0%)、1.5萬噸精制硫酸鈷(Co≥20.5%)和790噸碳酸鋰(Li2CO3≥98.5%)。
截至半年報披露日,浙富控股規劃的“4萬噸/年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拆解項目”已完成備案,新增廢舊動力蓄電池拆解生產線4套,年拆解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4萬噸。
·鼎漢技術投資江西環鋰,進入電池回收市場
8月28日晚間,鼎漢技術公布2023年半年度報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8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59%;實現凈利潤397.22萬元,同比增長112.32%。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7月曾通過投資江西環鋰,進入動力電池回收市場。
江西環鋰成立于2011年,深耕于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領域,公司基于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采用廢舊鋰電池材料等作為原料生產電池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等。公司現有宜春和上饒2個生產基地。其中:上饒基地主要從事廢舊鋰電池的拆解回收,年處理能力達3.2萬噸,出產廢正極粉料等;宜春基地主要對廢正極粉料進行濕法處理,出產電池級碳酸鋰等,年產能為0.32萬噸。
2023年1月,江西環鋰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項目正式落戶重慶大足區,項目總投資106億元,建成后可實現年拆解10萬臺新能源報廢汽車、年處理15萬噸退役電池、梯次利用年產2.5GWh儲能模塊(電芯)生產線;再生利用年產6.5萬噸電池級鎳鈷錳化合物生產線;再生利用年產3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及碳酸鋰等生產線。
·迪生力控股子公司廣東威瑪成華南地區最大的鋰電池綜合回收處理基地之一
8月28日,迪生力發布2023年半年度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39億元,同比增加16.01%;實現凈利潤-5980.35萬元,由盈轉虧。
據了解,迪生力控股子公司廣東威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威瑪”)成立于2020年1月13日,是集新能源電池材料綜合回收利用、新型儲能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一體化的綜合性企業,屬華南地區最大的鋰電池綜合回收處理和新材料研發與生產基地之一,并擁有相關的自主知識產權。
2021年8月,廣東威瑪第一期生產線正式投入運行;2022年11月,廣東威瑪第二期產線相關生產設備鋪設完成并正式投產,兩條生產線預計年綜合回收處理有價金屬量合計約10000噸。截止目前,廣東威瑪已啟動第三期生產線(廢舊磷酸鐵鋰回收項目)建設,預計今年第四季度投產。
·芳源股份計劃投資不超過20億元建設兩期磷酸鐵鋰電池回收項目
8月29日晚間,芳源股份發布上半年成績單。上半年公司實現總收入為14.27億元,同比增長50.81%;實現公司凈利潤-1417.72萬元,同比減少603.18%。
公告提到,公司鋰回收技術實現了從三元電池料、磷酸鐵鋰回收料及含鋰礦石浸出液等原料中回收鋰元素,由于采用了先進的鋰萃取回收技術,具有工藝流程簡單、生產成本低、環境友好、適宜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等優勢,有效提升了鋰的回收率,減少對鋰原生礦資源的需求。
今年2月,芳源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投資建設年報廢30萬噸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年產8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開展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及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項目擬投資金額為不超過20億元,計劃分兩期建設。
此外,芳源股份在之前舉辦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正在籌建從電池回收拆解到鐵鋰正極材料生產的磷酸鐵鋰一體化項目,目前該項目實施主體芳源鋰業已完成工商注冊登記,后續工作正在推進當中。
·格林美回收與梯次利用產品盈利4.04億,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極
8月29日晚,格林美披露2023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9.40億元,同比下降7.07%;實現凈利潤4.13億元,同比下降39.32%。
公告提到,報告期內,動力電池回收放量增長,立起新的增長極。報告期內,公司回收與梯級利用的動力電池超過11913噸(1.29GWh),同比增長40% 以上,占據中國動力電池報廢總量的10%以上,公司動力電池梯級利用產品全面進入大規模的市場化與商用化階段,實現營業收入4.04億元,同比增長57.59%,業務凈利潤859.87萬元,同比增加 55.80%,進一步夯實了行業回收的領先地位,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極。
報告期內,公司跑步完善動力電池業務模式,提升競爭力。啟動新增萬噸鋰廢物綜合 回收產線建設,年內電池級碳酸鋰產能達到1萬噸/年,電池級氫氧化鋰產能達到5000噸/ 年,將良好對接國內主流電池廠的定向循環。鎳鈷鋰資源化利用全線貫通,依托高效提鋰新工藝,與比亞迪等頭部企業深入推進電池廢料換電池級碳酸鋰,實現企業間深度閉路循環!電池包再制造產品持續發力,開發了工商業儲能、堆疊式家儲、礦機電池、高空臂車電池、高速電摩電池等產品,并批量化供應。動力電池回收的技術研發持續深化,智能柔性拆解線3.0正式啟用,CTP電池包數字化除膠工藝技術與裝備取得重要突破進入產業化實施。
此外,公司鈷鎢資源回收業務逆勢增量,鈷鎢資源回收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報告期內,公司超細鈷粉銷售3097噸,同比增長52.56%,連續10年占據全球市場第一,占據全球市場的50%以上;循環再造鎢產品總量銷售達2224 噸,同比增長3.44%。在行業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維持了鈷與鎢回收量的穩定增長,彰顯了公司在鈷與鎢的回收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
根據該公司2023-2026年戰略發展目標,至2026年,動力電池回收規模達到30萬噸以上。
02
動力電池回收機會與挑戰并存
雖然每家公司的業績不同,有的盈利,有的虧損,但都提到動力電池回收,這充分說明該市場市場空間巨大。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近兩年來高速發展,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及需求的大量增加,必然帶來大量動力電池,如今,這些電池也進入退役期。對這些廢舊電池進行回收再利用,對于緩解環境污染,提高動力電池回收技術起著重要作用,行業已成為新藍海。
《中國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拆解與梯次利用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指出,2022年中國廢舊鋰離子電池實際回收量為41.5萬噸,同比增長75.8%,整個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至154.4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82.8%。
有機構預計,到2030年,我國動力電池退役總量550.1GWh,動力電池退役潮有望加速電池回收市場擴容。
為了規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加快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產業發展,我國政府陸續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19年本)》等文件。
不過,在動力電池回收過程中,仍存在回收渠道“散、小、亂”、廢舊電池處理不規范等問題。據統計,從事電池回收的上萬家企業中,上規模的僅一二百家,進入工信部白名單的企業只有88家,絕大多數是小作坊。
業內普遍觀點認為,未來行業將向頭部企業集中,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將逐漸淘汰。
在此背景下,由中國電池工業協會主辦、電池聯盟承辦的“第十二屆退役動力電池高值化循環利用發展高峰論壇”將于2023年9月16-17日在廣東深圳召開。
此次會議將邀請多位行業著名專家、知名企業高管、渠道商、廠商等專業人士,通過主題報告、圓桌會議、動力電池回收拆解技術報告發布、產業分享、企業參觀等形式助力退役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的資源化、高效化、綠色化發展,同時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實現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全產業鏈互利共贏。期待您的參與。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