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間,金浦鈦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建設20萬噸/年
電池級磷酸鐵、20萬噸/年磷酸鐵鋰等新能源
電池材料一體化項目。
公告顯示,該項目總投資在100億元左右,投資主體為金浦鈦業及其子公司或與子公司合資的新公司,建設內容為20萬噸/年電池級磷酸鐵、20萬噸/年磷酸鐵鋰、0.8萬噸/年六氟磷酸鋰、30萬噸/年×2 硫鐵礦制硫酸、15萬噸/年磷酸、12萬噸/年精制磷酸及其配套項目。項目分三期建設,計劃建設周期為2022.9-2027.6。
金浦鈦業在公告中提到,公司有計劃利用副產硫酸亞鐵建設電池級磷酸鐵裝置以及下游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裝置,以滿足新能源儲能及新能源汽車對于磷酸鐵鋰不斷增長的需求。
該協議的簽署,對于公司開拓新能源業務領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利于提升公司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有利于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
據公開資料,金浦鈦業成立于1992年,主要從事鈦白粉的生產與銷售。
電池聯盟了解到,鈦白粉企業布局鋰電池材料具有天然的優勢,這是因為鈦白粉副產品硫酸亞鐵中可以提煉出生產磷酸鐵鋰的主要原材料磷酸鐵。這不僅很好地利用了資源,還降低了制造過程中的成本。
除了金浦鈦業,去年以來,中核鈦白、龍佰集團、川發龍蟒、安納達等多家鈦白粉上市公司都在布局磷酸鐵鋰領域。
去年2月,中核鈦白在公告中透露,擬投資121.08億元投資建設年產5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同年5月,中核鈦白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司本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0.91億元,募集資金凈額將投向循年產50萬噸磷酸鐵等項目。
2021年8月12日,龍佰集團接連發布多份公告,宣布公司將投建年產20萬噸的磷酸鐵等多個項目,合計金額達47億元;今年2月,龍佰集團子公司龍佰新材料投資建設的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化項目一期(年產5萬噸)生產線已建成,進入試生產階段;今年3月7日,龍佰集團磷酸鐵鋰和鈦產業延鏈、補鏈項目開工,其中“年產15萬噸電池級磷酸鐵鋰項目”投資20億元;今年3月17日,龍佰集團公告顯示,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化項目一期(年產5萬噸)生產線在試生產階段通過多次分階段設備調試和帶料試車,產品質量檢測合格并取得部分下游客戶的資質認可,目前已具備投產條件。
今年3月22日,以川發龍蟒子公司德陽川發龍蟒為主體投資建設的德陽川發龍蟒鋰電新能源材料項目開工。該項目總投資120億元,主要建設年產20萬噸磷酸鐵鋰、20萬噸磷酸鐵及配套產品項目。
另外,磷酸鐵鋰電池產量和裝機量的持續提升,也推動了鈦白粉企業紛紛投資電池材料領域。
數據統計,2022年2月,我國磷酸鐵鋰電池產量20.1GWh,占總產量63.1%,同比增長364.1%。當月,我國磷酸鐵鋰電池共計裝車7.8GWh,同比上升247.3%。
安納達在其2021年年度報告中提到,受益于下游需求高增長及磷酸鐵鋰裝機占比的持續提升,擁有上游資源優勢的磷化工企業紛紛跨界新能源電池領域,在礦產資源開采、深加工、新能源電池及相關材料研發生產方面展開深度合作,生產和銷售新能源電池及新能源電池上下游材料,建設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或全產業鏈集群。
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加,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提升等因素影響,近年來磷酸鐵鋰價格持續上行。生意社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磷酸鐵鋰均價為16萬元/噸,較去年初上漲321%。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的高景氣,也讓這些企業的業績普遍上漲。
金浦鈦業預計2021年實現凈利潤8757.82萬元-1.25億元,成功實現扭虧為盈。
中核鈦白預計2021年實現凈利潤11.88億元-14.26億元。
川發龍蟒預計2022 年1-2月實現營業收入13.42億元左右,較去年同期增長50%左 右;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6億元左右,較去年同期增長60%左右。
安納達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87.50萬元–6414.85萬元 ,比上年同期增長60%-110%。業績變動原因為:報告期內,鋰電池產業鏈景氣度持續提升,下游客戶對鋰電池材料產品需求強勁增長,子公司新建磷酸鐵裝置產能釋放,毛利率上升,經營業績同比大幅增長。
(責任編輯:子蕊)